乂安省边防军的“父亲们”
(巴新)“边防军儿童收养”是乂安省边防军指挥部在2019-2020学年伊始推出的一项新模式。据此,许多生活在边境地区、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被边防军在车站收养和照顾,为他们日渐进步的学业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 |
Keng Du 边防站(Ky Son)收养了两个孩子,Lo Van Dieu 和 Xeo Van Diep。照片:清钟 |
梦想之翼
半个月来,在越南奇山县最西部、最贫困的乡——鲁文迪乡和色文迪乡,两个出生于2008年的极其可怜的男孩,先后有了新的“爸爸”。
罗文迪的生父早逝,母亲改嫁后随新丈夫远赴外地打工,迪与“祖父”(母亲第二任丈夫的父亲)住在会坊一村。谢文迪的父母远赴外地打工,失踪已久,谢文迪与年迈的祖母住在会乐村。
与公社其他孩子相比,Dieu和Diep算是克服困难、学习成绩优异的典范。卢文迪曾获区级五年级数学优秀学生鼓励奖。小学毕业后,Dieu和Diep都想继续深造,但家庭条件不允许。得知两个孩子的情况后,Keng Du边防站官兵们纷纷前往他们家了解家庭情况,宣布收养政策,询问孩子和家人的意愿……9月5日,Dieu和Diep正式成为Keng Du边防站的收养儿童,并被带到站里抚养。
![]() |
景德边防站的士兵们正在监督并辅导“两个孩子”的课程。图片:Thanh Chung |
在Keng Du边防站,Dieu和Diep有了真正的家人,站里的官兵对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从吃饭、睡觉到学习指导,无不如此。
罗文迪高兴地说:“在新家,爸爸们很疼爱我。在这里,我可以吃得好、穿得好,还能学到很多好东西。” 和爸爸们一起吃饭、生活、活动的过程,让两个孩子像士兵一样“换皮”,学会了个人卫生,自己洗衣服、把毯子叠得整整齐齐……
![]() |
景德站边防警卫队的养父在学校与老师讨论两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图片:Thanh Chung |
在“边防站领养儿童”模式的带动下,贾巴通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积极、更加美好。在美里边防站,贾巴通除了受到悉心照料外,官兵们还让她接触了电脑。
在美里边防站,除了Thong,还有另一个被收养的孩子,那就是来自Xop Tu村的10岁的Kha Ngoc Chuyen,他在美里一小学读五年级。目前,根据家人的意愿以及家与学校的距离,Chuyen与父母住在一起。边防站每月为这个孩子提供100万越南盾的伙食补助;每周还会派出3次警员和老师来辅导他的学业。
加强边境地区团结
![]() |
南坎边防站的士兵爸爸们总是悉心照料着自己收养的孩子。图片:Dao Tho |
乂安边防司令部消息:在“边防站收养儿童”模式实施之前,乂安边防司令部有效实施了“助学助学”项目。司令部、各部门、各单位已做好宣传、接收和资助106名学生的工作。其中,20名儿童来自与老挝华潘、波里康赛和川圹三省接壤的边境地区,这些地区生活困难,无人依靠。帮助孩子们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工作得到了地方、部门和各级政府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对于“边防军人子女领养”模式,边防司令部、政治部、义安边防司令部已作出指示并认真落实。除边防军人直接领养儿童外,不直接抚养儿童的司令部、各部门、办公室和单位负责人也可以登记领养儿童,每个孩子每月捐赠20万越南盾……因此,司令部每位负责人至少领养1名儿童;司令部各部门、办公室至少领养2名儿童。例如,在北里乡和美里乡,除了2名领养儿童外,司令部领导还领养了6名学生,美里站官兵领养了2名学生。每名领养儿童每月至少获得50万越南盾。这项活动将持续到孩子们完成学业。
![]() |
养父们每天都会安全小心地送孩子们去学校。图片:Dao Tho |
景都乡党委书记卢美文强调:“边防站的认养儿童、资助学生、鼓励学习等活动,在帮助边境地区人民发展经济、保障政治和社会安全的同时,也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加强边境官兵和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和密切联系,在现在和将来建设比以往更加坚固的国家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