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光打败美国“雷神”的人们
43多年前的一个下午(1967年3月31日),一架美国空军F-105轰炸机在Tam Quang乡(Tuong Duong)上空被子弹击中,并继续在Tam Dinh和Tam Thai乡上空盘旋,最后坠毁在靠近越南和老挝边境的Canh Trap河上游地区。
43多年前的一个下午(1967年3月31日),一架美国空军F-105轰炸机在Tam Quang乡(Tuong Duong)上空被子弹击中,并继续在Tam Dinh和Tam Thai乡上空盘旋,最后坠毁在靠近越南和老挝边境的Canh Trap河上游地区。
击落美国“雷神”的功绩,属于三光公社民兵队。昔日的辉煌正在逐渐消逝,当年近二十名民兵,如今已过半成为“死人”。近日,我们有机会来到这片土地,不辞辛劳地寻找“创造历史的人”。
![]() |
裴文恕先生和冯乐荣先生仍然并肩而立。 |
经过近半天的询问,我们终于经人介绍认识了原防空部队分管副社长裴文恕先生(1936年生),第二个人就是亲自击落F-105的原防空部队负责人冯洛荣先生(1940年生),了解了此事。
过了“稀世”年纪,他们的脚步变得沉重,记忆力也不如从前,但当被问及那支老防空队时,他们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Thu先生和Vinh先生说,三光公社防空民兵队成立于美帝国升级对朝鲜轰炸的那一年(1964年)。
当时,溪波煤矿正被开采,用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因此成为美国空军最猛烈的目标之一。美军飞机不断轰炸贯穿该地区的7A公路沿线的桥涵系统,以阻止其向老挝战场提供支援,三光煤矿也因此成了炸弹的“口袋”。该部队动员了近20名男女士兵,轮流执勤,配备一挺机枪和一支K-44步枪。
部队作战条件极其艰苦,粮食供应极其困难。有时敌机连续轰炸,值班人员无法获得补给。大家忍饥挨渴,轮流挖芭蕉根充饥,才能有力气继续战斗。
一天,Thu先生和Vinh先生骑着摩托车去Tam Thai公社(约20公里外)领取弹药。战友们等了他们很久,却迟迟不见他们回来,于是他们派人上山寻找。当他们爬到Tam Bong坡顶时,看到那两个人躺在路边。原来,回来的路上,他们又饿又累,头晕目眩,筋疲力尽,不得不停下摩托车休息,但两人却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1967年3月31日,冯乐荣先生完成了关于如何击落敌机的训练,目的是掌握空中敌机的动向,及时抓住机会射击。他回到战场后,立即向战友们汇报了这一训练。当时,下午3点左右,一支由13架飞机组成的机队抵达,其中包括一架在煤矿区上空盘旋的F-105战斗机,它随后垂直升空投掷炸弹。
冯洛荣先生手持机枪,在飞机急转弯的瞬间开火。连射数枪之后,他看到“雷神”飞机左翼冒出浓烟,随即向三泰乡方向偏转,随后转向景泽溪的源头。片刻之后,他看到两架直升机盘旋在空中,希望营救飞行员,但由于天色渐暗,地形险峻,他们不得不转向。冯洛荣先生凭借这一壮举,三光乡防空队被授予三等军功勋章,冯洛荣先生也荣幸地获此殊荣。
恢复正常生活后,三光乡防空队队员们又重新回到田间地头、菜园山间,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铭记那段艰苦卓绝却又英勇无比的日子。
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