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利用乡村“资源”创业
(Baonghean.vn)——这些曾经离开村庄,前往城市的年轻人,对家乡的热爱驱使他们回归故土,用家乡的特色产品创业,用村庄的“资源”孕育创业梦想,并向世人讲述他们村庄的故事……
森村的“莲花梦”
![]() |
森村如今荷花飘香。图片:Thanh Phuc |
金莲乡(南丹)森村,对越南人来说,是一个熟悉的地名,因为它是胡伯伯的故乡——共同的故乡。世世代代,这个村子的名字都与环绕村庄的芬芳荷塘联系在一起。然而,随着村庄逐渐被混凝土覆盖,许多荷塘被填埋,变成了住宅用地,只剩下零星散布的几处小荷塘,上面长着自然生长的、矮小的荷花。
“森村无荷,金莲无荷香”,许多人到访胡伯伯故里,都有着同样的感触,同样的惋惜。而当荷塘渐渐消失,森村仿佛也失去了灵魂,恰逢其时,一位名叫范金进的农业大师,在一次变故后“离城归乡”,去追寻胡伯伯故里莲花的梦想……
![]() |
年轻人范金进(Pham Kim Tien)在森村(Sen)实现了他的莲花梦。图片来源:NVCC |
“我出生在森村,从小在广阔的莲田旁长大,生活在荷花的芬芳中,对荷花情有独钟。回到家乡后,除了做生意,我还花时间照料和收集荷花品种,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种荷花产品。我的梦想是恢复荷塘,用荷花覆盖村里的池塘、湖泊和沼泽,打造一道让游客在参观胡伯伯故乡时可以欣赏的风景。同时,改变人们小规模种植荷花的习惯,通过种植和深加工荷花产品,为当地居民带来生计。”范金进坦言。
![]() |
森村的村民正在加工莲花提取物。图片来源:Thanh Phuc |
随后,田氏夫妇用多年积攒的近两亿越南盾投资了莲花。他们竞标公社的深水池塘和休耕地,改良土地,购买各种莲子,雇佣工人试种。起初,许多人对田氏的想法持怀疑态度,想知道泰国、中国、日本……的莲花是否适合种植在沼泽地和休耕地里?如果真的生长、开花、长出莲花、结出种子、长出嫩芽和块茎,又会卖给谁呢?这几亿越南盾会随着莲花一起化为泥土吗?……
![]() |
年轻人范金进(Pham Kim Tien)为南丹县金莲乡的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稳定的收入。图片:CSCC |
克服了这些疑虑,田先生一步步默默地、坚定地朝着自己勾勒的方向坚持着。莲池里,数百个荷花品种争相绽放,争奇斗艳:白莲花、粉色超级莲花、黄色泰国莲花、红色北京莲花、千瓣莲花……“每种莲花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用途。有些品种是为了采花而种植,有些是为了采块茎而种植,有些是为了泡茶……因此,要让莲花成为商品,我们必须扩大莲花种植面积,并进行莲花制品加工。”田先生分享道。
为了扩大莲花种植面积,田先生除了劝说民众将水淹、低效的田地改种莲花外,还扶持莲子种植,指导种植技术,并承诺为民众购买产品。2019年,田先生大胆成立了北桂森合作社,该合作社不仅种植和供应莲子和莲花,还对莲花产品进行深度加工,例如:莲花茶(荷花茶、荷叶茶、莲子茶、白莲女王茶……)、莲子制品(鲜莲子、干莲子、莲子奶;莲子泡菜、盐渍莲藕;制作莲花香……)。
![]() |
剥莲子泡茶。图片来源:Thanh Phuc |
田先生说:“如果地方、县和省有关部门重视并创造有利条件,在胡伯伯故里推广的产品就能发挥其独特的优势。特别是,每年到访胡伯伯故里的游客多达数百万人次;莲藕深加工产品非常适合作为馈赠给来到森村的游客的礼物。这也是义安省的‘特色产品’,适合各单位、机构和企业赠送亲朋好友和合作伙伴。因此,莲藕产品的市场潜力非常广阔。”
为了将潜力转化为现实,田氏投资引进机械设备、生产线,拓展产品种类,并投资包装设计和标签,以提升莲花产品的价值。目前,合作社拥有17个成员,莲花种植规模扩大到100公顷,种植品种超过100个;拥有15种莲花深加工产品,其中11种产品获得3-4颗OCOP星级认证。目前,森桂北合作社的产品遍布南北各地市场、超市货架,并被许多单位、机构和企业选为礼品。
![]() |
范金进向游客介绍莲花产品。图片来源:Thanh Phuc |
“最让我感到自豪的是,胡伯伯家乡的莲花产品已成为独特的标志,成为胡伯伯家乡的典型产品,深受游客喜爱,成为会议、节假日和春节等场合的外交礼品。莲花茶盒、莲花酱和莲花糕都承载着胡伯伯家乡的全部价值、味道和灵魂,蕴含着骄傲,是胡伯伯家乡的灵魂……”田先生自豪地说。
对于森村人来说,如今的村庄故事里,多了一个年轻人“离城归村”的故事,实现了“莲花梦”,让森村真正做到了荷香四溢、莲花烂漫,名副其实。
将宣纸从 Luong 带到西方
![]() |
两名来自 Luong (Do Luong) 的年轻人制作宣纸的作坊。照片:清福 |
土生土长的杜良县人,大学建筑专业毕业后,两名工程师阮玉芳(广山公社)和阮伯胜(仁山公社)分别在南北两地忙于项目……在“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的状态下,远离妻儿,有一天,两个来自同一家乡的年轻人,既是同学又是同事,都想回家与家人团聚。
可是,回到家乡后该如何谋生呢?经过多次商讨和交流,两人决定回乡创业,传承祖传的制宣纸技艺。起初,他们遭到了家人和亲戚的强烈反对。“家人强烈反对,说我应该读书,这样我就可以摆脱村里的竹篱笆,出去打工,有收入,不用再辛苦地在炉火旁劳作,不用再忍受风吹日晒,还要卖宣纸来维持生计。可现在,我却辞去了月薪几千万越南盾的公务员工作,回家做宣纸!”Phuong回忆道。
![]() |
使用现代化生产线为蛋糕裹粉。图片来源:Thanh Phuc |
但对Phuong和Thang来说,这是一个成熟且深思熟虑的决定,他们也制定了长远的战略。“宣纸是我家乡的特产,多良村有一个百年历史的宣纸工艺村。宣纸一直是送给朋友的礼物,也是每个多良村居民引以为豪的礼物。然而,我亲眼目睹了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他们先是揉捏米和芝麻,然后磨面粉,挥汗如雨地制作宣纸,再将其晾干。最后,他们还要亲自把宣纸搬到集市上,扇风,零售给各地的顾客。如果仅仅停留在传统工艺层面,宣纸就只能算是一种传统工艺了。” Nguyen Ba Thang坦言道。
2017年,两人决定回乡创业,用芝麻宣纸——儿时收到的礼物,也是他们家乡琅乡的特产——做生意。Phuong和Thang没有建造泥炉,也没有购买柴火来烧制宣纸,而是借地建厂,雇佣技工设计了一条宣纸生产线。都琅乡人开始好奇,并被现代化的宣纸生产线所“折服”,从磨面、和面到制作宣纸,所有工序都由机器自动化完成。工厂里每天都有大卡车来“收购”,芝麻宣纸被装进袋子、盒子和板条箱,销往全国各地。
![]() |
宣纸是凉山州的特产,已出口至日本、台湾、韩国,并即将进军欧洲市场。图片:Thanh Phuc |
“我们分工明确,一个人负责生产,一个人负责市场。生产人员负责确保原材料符合标准,加工成符合良米纸口味的成品,并进行精美包装。市场人员负责调研顾客的需求和口味,建立合作伙伴和代理商网络,联系展位和超市,参与产品推广……头两年,我们俩都拼命工作,一刻也不能休息。因为一旦开始,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就必须坚持到底,如果停下来,就意味着失败,意味着破产。”Phuong分享道。
成功源于这对年轻夫妇的不懈努力。从平阳、胡志明市、边和、同奈到河内、海防,订单纷至沓来,产品一经推出便迅速售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良山宣纸荣获省级“三星级”宣纸认证,成为该产品进一步走向全国各地的“通行证”。有时,宣纸产量甚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 |
阮伯胜(封面左)和阮玉芳(封面右,身穿白衬衫,坐在中间)——两位年轻人,以家乡特色菜为生。摄影:Thanh Phuc |
2020年,首单出口日本的成功订单激励了良山食品生产贸易有限公司扩大生产,瞄准出口市场。阮玉芳补充道:“义安人无处不在。他们离家越久,事业越成功,就越怀念故土,也越想品尝故乡的味道。他们是良山米纸走向世界各地的桥梁。”
2022年,工厂进行了扩建,投入使用总投资40亿越南盾的闭环干燥技术,最高产能达到每年近4000万张米纸,为50多名当地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Thang分享道:“以前,米纸必须根据天气情况在阳光下晒干,有时会过脆,有时会发霉。但有了闭环干燥技术,原材料在生产前都经过精心挑选,因此质量始终得到保证,能够保留良地特色米纸的‘浓郁风味’。”
![]() |
包装出口的宣纸。图片来源:Thanh Phuc |
目前,良山米纸已覆盖全国,拥有近600家代理商和合作伙伴;尤其是在2022年,出口了100万张米纸,远销日本、韩国、台湾、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传统的芝麻米纸外,现在还拥有一条高档糙米米纸生产线。“除了收入和利润,最让我们自豪的是把我们家乡的特产——良山香米纸——带给世界各地的朋友。”阮玉芳自豪地说。
为 Tra Lan 竹创造新价值
康强地——茶兰地区与竹林息息相关,竹子曾在阮廌的《平五大草》中出现:“茶兰地区,竹子劈开,灰飞扬”。竹子是当地特有的作物,是成千上万生活在森林中的人们的生计,也是这个乡村的“乡村灵魂”。出生并成长于周溪乡溪庄村的泰当进,和村里许多其他年轻人一样,他的一生都与竹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靠着父母砍伐和出售竹子赚来的钱,过着衣食无忧、衣食无忧的生活,也得以上学读书。
![]() |
Thai Dang Tien——为茶兰竹创造新价值的人。照片:清福 |
高中毕业后,他进城学艺,在台湾打工多年,那片翠绿的竹林始终萦绕在田泰当的思乡之情中。在台湾的三年竹子加工厂工作,田泰当萌生了许多想法,也怀揣着许多梦想。“他们从粗糙的竹干和竹桩,制作出精巧的手工艺品,经济价值比竹子高出数百倍,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而在我的家乡,人们辛勤劳作,砍伐成片的竹林,几米长,去卖竹子,但卖得不值钱,靠着这种无价的资源过活,却依然贫困潦倒。他们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田泰当分享道。
劳务输出期满后,田先生回到家乡,逐渐实现了自己的想法。他用多年在外打工的积蓄,开办了一家竹制工艺品作坊,四处学习经验,创作竹制品。从带刺粗糙的竹子,到巧匠巧匠的巧手,花瓶、茶壶、杯子、水瓶、家居用品……都显得精致、美观且实用。
![]() |
茶兰竹子制作的艺术品。图片来源:Thanh Phuc |
“Tra Lan Bamboo”品牌的产品已在市场上销售,并深受消费者欢迎。这激励着Thai Dang Tien继续前行,决心为Tra Lan竹子赋予新的价值。目前,除了竹制工艺品和家居用品外,Tien的工坊还承接竹制室内装饰、教具和竹制玩具的订单。Tien的目标是以“Tra Lan Bamboo”品牌出口竹制品。
Tien说:“在世界各国迈向绿色消费的背景下,竹制品市场潜力巨大。我的梦想是,茶兰竹制品能够走进每个越南家庭;成为社区旅游区的家具;成为每个人来义安省必带的纪念品。此外,还能出口到现代化的欧洲市场,或者征服像日本这样要求严格的市场……”
![]() |
该工坊为当地弱势群体创造了就业机会。图片:Thanh Phuc |
首先,这是为了给竹子带来经济价值,增加村民收入,并为当地工人创造就业机会。其次,我希望把我的家乡茶兰-昆强的名字推广到更多地方。最后,这是为了引导人们走向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目前,太当仙县已试验种植2公顷竹子新品种,组织群众按规划发展竹材区,依法爱护、按程序利用竹子,不破坏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