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去B
(Baonghean)- 从1961年5月22日至1974年12月10日——“北方教师代表团赴B”支援南方战场抗美援朝的日子,共有31个代表团,2752名教师。其中,据不完全统计,来自义安省的教师近200人……
那些从义安省派去支援南方革命教育的老师们,离开的时候,大多是教育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教育机构的人员,但也有很多是刚毕业的老师,年纪轻轻。原安城三中校长朱卡老师(1965年离开去B省)透露:离开的时候,有的老师强忍着泪水,送别年迈的母亲和体弱的父亲;有的老师戴着丧服,因为刚刚接到哥哥在战场上阵亡的通知;有的老师妻子即将临盆,而房屋摇摇欲坠,墙垣残破;……但他们都毅然决然地离开了。
在南方,我们的兄弟姐妹们几乎遍布南方所有战场,包括中南沿海、西原、广治等地。有的奔赴激战正酣的古芝地区,有的奔赴金瓯、同塔梅,有的则一路奔赴敌我边境。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贴近人民、贴近土地,既要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又要在解放区开展教育运动,还要反清复明,铲除邪恶,清除叛徒。大家都克服了战场的残酷,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其中14人牺牲,4人被捕入狱,遭受酷刑,但依然保持了正直。
黎氏白吉老师是门炉镇的一名女孩,上战场后被分配到西贡嘉定地区参加特种部队,代号为秀春。1966年5月,秀春参与组建黎氏桢女子特种部队营。1968年3月,秀春任县委委员、第三郡青年联合会书记。1968年5月5日,在激烈、实力悬殊的战斗中,秀春沉着、勇敢、机智地指挥队友们与敌人顽强作战,坚持了几个小时。当弹药耗尽、危急情况逼近时,秀春命令队友撤退,她自己则留下用最后一颗手榴弹堵住敌人的去路,壮烈牺牲。为缅怀义安省教师黎氏白吉秀春的牺牲,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决定以她的名字命名市内的一所初中和一条街道。
现已退休、在关行镇金莲村工作的黎当乔老师(1969年到B村任职)说:“在南方,他和一些老师被派往支援中央战场。他们有的去了五区教育局,有的去了省、县教育局,指导和开展教育运动,动员群众参加革命。他们多次深入郊区、豹皮区等村、公社,开办课程、修建学校,寻找当地教师授课。他们多次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在村庄周围设置围栏,架设防扫荡尖桩。在‘深入’运动间隙,他们利用难得的空闲时间,回到根据地种植木薯、土豆,养鸡、养猪等,实现粮食自给。在艰苦的战斗岁月中,潘清华老师(来自义禄县义龙公社,1969年到B地)因敌军猛烈轰炸巴托战区而牺牲。
荣市河辉塔坊退休教师黄子厚(1973年毕业于B班)说:“1975年4月30日后,他(教化学)和一位同事(教数学)被派去清点和接收西宁教廷高台大学的资产移交。两人身着解放军制服,头戴软帽,脚踩轮胎凉鞋,步行前往学校。大厅前迎接他们的是两排衣着整洁的贵宾和教授,他们胸前的徽章清楚地标明了他们的职务和学位(有神学教授,有历史教授等等)。
当他开始清点物品时,他知道他们并不想合作,也不喜欢“解放军”。在化学实验室里,两名实验员不停地询问:“先生,我不知道这瓶子里装的是什么?这仪器叫什么名字?”对于他这位化学老师来说,两名实验员的探究性提问并不能让他感到困惑,他欣然作答。过了一会儿,贵宾和教授们以温和而恭敬的态度请两人休息,喝点水;因为他们认出了这两名“识字军人”。
近200名义安省教师奔赴B省,将义安省历代教师的传统带到了战场。他们也充分发扬了这一传统,与国家一道为4月30日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