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历史性胜利的活见证人

April 29, 2017 14:21

在目击者的故事里,有一位青年志愿者被炸弹埋了,战友们把他挖出来,休息了一会儿,又继续执行任务。

在我国人民几千年建国卫国的历史中,1975年春天的伟大胜利是最辉煌的功绩之一,实现了祖国的统一。但为了今天这样的和平生活,无数越南儿女付出了青春,甚至鲜血。

那些亲历者的故事,永远是最鲜活、最真实的历史文献。翻看当年与战友们一起拍摄的照片,那场英勇的战争记忆,如同慢动作电影般在老兵裴玉建(河内市东多区)眼前浮现。

Chiến sĩ Bàng Nguyên Thất (bìa phải) áp giải Dương Văn Minh ra Đài phát thanh để đọc lời tuyên bố đầu hàng. (Ảnh tư liệu)
士兵Bang Nguyen That(封面右)陪同杨文明到广播电台宣读投降声明。(图片由他提供)

那一天,在保卫祖国战争进入最激烈阶段的1966年7月,和千千万万的青年一样,刚满18岁的青年裴玉建放下笔,报名参军,奔赴南方战场作战。

钱先生表示,“去B国”不仅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愿望,也是在南北分裂的背景下,广大干部战士为了祖国生存而感到的骄傲。

一支600多人的营队在和平省乐水县志乃镇进行训练。每天,每个人都要背着装满砖块的沉重背包,在模拟的森林、山脉、河流、溪流地形中行军,还要熬夜……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该营穿越长山山脉,奔赴广义战场。那段艰苦的旅程,连同士兵们的行李,也承载着他们战胜美军、实现国家统一、家家团圆的决心。

裴玉战先生说:“我们带着600多名战友从这里出发,开了一个营。但不同寻常的是,3号农场的特种部队过来挑选了12人来补充特种部队。特种部队的战斗非常紧张,因为特种部队在战斗时总是采取点对点攻击,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前往战场中心,而步兵则在外围协同作战。最重要的是步兵如何保密,以便特种部队能够接近中心。”

Cựu chiến binh Bùi Ngọc Chiến, ở quận Đống Đa, Hà Nội.
退伍军人裴玉千 (Bui Ngoc Chien),河内市东大区。

在抗战中始终与军队并肩作战的是青年志愿军。当时,数万名青年男女志愿军,虽然只有十八、二十岁,却都怀揣着“劈开​​长山,救国救民”的决心。

能够加入这个队伍是一种荣幸,阮氏碧莲女士回忆道:当时她只有17岁,在太平的稻田里,她满怀热情地加入了青年志愿者队伍。

她们所在的青年志愿者队伍离开家乡,行军前往长山,历时一个多月,夜行昼伏,以防被敌机发现。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女青年志愿者们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67建设局突击艺术团成立,共有20名成员。不久,该艺术团并入交通部艺术团,组建了“歌声盖过炮声”艺术团。

而连女士则是队伍中最活跃的成员之一,她以年轻人的热情孜孜不倦地参与其中。白天,她是一名艺术家,在战壕里保障交通;晚上,她则成为一名老师……

阮氏碧莲女士分享道:“有一天,我们被炸弹埋了,兄弟们把我们挖出来,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我们的任务。那时候,理想很崇高,有一种激励人心的力量。像《开路的女孩》《长山之巅》这样的歌曲……光是唱这些歌就让我感到自己很英勇,从未想过死亡,只是去工作,完成应尽的任务,让运送货物的车队能够继续前进,我感到很兴奋。”

在民族解放斗争的征程中,亲历者永远难忘的时刻是1975年4月30日,第二军第304师第66步兵团的邦元世先生作为战士直接护送国家主席杨文明和政府总理武文茂到独立宫向解放军投降。

塔先生动情地回忆起1975年4月26日在隆庆橡胶林,第66步兵团全体接到计划并准备参加胡志明战役的情景。

1975年4月30日拂晓,在攻占了驻扎在西贡门户的训练敌方精锐装甲部队的装甲学校——诺仲基地后,第66步兵团作为主力,与第2军第203坦克旅一起,沿着边和公路直冲西贡。

在向西贡前进的途中,敌人屡屡阻击并进行了激烈反击,但很快被解放军消灭,直至最后一个抵抗基地。

上午9点30分左右,第二辆坦克冲破大门后,整个步兵纵队径直进入独立宫大厅。面对解放军的主动要求,总统杨文明、总理武文茂和西贡政府全体内阁成员被解除武装,并被要求无条件投降。

Bang Nguyen That先生说:“为了避免两军之间发生战斗以及全国人民和同志的利益,经过短暂的磋商,范春德同志不得不召集国家主席杨文明和政府总理武文茂通过电台宣布投降。

我和隶属于第66步兵团的第2军纵深突防小组全体成员,很荣幸能够见证1975年4月30日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段记忆。即使在胜利的时刻,也有战友牺牲了。

据VOV报道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4月30日历史性胜利的活见证人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