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一名博士生 Phan Thuc Truc 的发现
关于国家历史 Di Bien
(Baonghean.vn)潘嗣直原名潘阳豪,小号甘定,1808年出生于义安省安城县万寿乡(今庆城乡)富宁村的一个儒生家庭。1847年(丁梅年),他考中了丁阮探和科举第一名,授探和爵位。1848年,他被嗣德国王任命为内阁大臣,后任京奠基居司(国王身边的官职)。
1851年,嗣德王派他前往北河寻访古籍。1852年,他完成使命后,在返回顺化的途中病重猝死。嗣德王悲痛万分,以“博学清廉,德高望重”四个字悼念他。虽然他只活了44岁,但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著作,例如:《国史志》、《同城县志》、《诗歌》、《文学》等。
2011年5月中旬,20多位来自河内的科学家在潘叔竹教堂和陵墓前瞻仰、上香,并与庆城乡干部和民众进行交流。次日,在荣市,义安民间艺术协会与庆城乡潘氏家族合作举办了一场科学研讨会,旨在对潘叔竹的生平和事业进行评估。
乂安省民间文学艺术协会主席宁越教副教授在会上强调:“关于潘氏竹作品的内容,国内外一些书籍、报刊有所介绍,但只是‘触及’其表面,没有深入挖掘大师作品中蕴藏的深层内涵、丰富的意境。大师的所有作品都还是‘原始森林’,充满着宝贵的潜力。”
组委会收到了40多份科研报告。科学家们热情发言、热烈讨论,并对文化名人潘叔竹进行了评价。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意见:
关于国家历史 Di Bien
- 排名第三的学者潘嗣杲是一位杰出的人才。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博学的历史学家。他的代表作《国史》被认为是一部“可靠的历史”,补充了许多重要事件,对19世纪上半叶阮朝历史的研究和参考意义重大(历史研究所武维民副教授)- 潘嗣杲的《国史》值得学者们在研究阮朝早期历史时阅读和参考……在《国史》一书中,潘氏以细致入微、写实的方式描述了许多事件、人物和现象(历史研究所阮友心博士)。
- 《狄边国史》不仅具有史料价值,也具有文学价值。作者刻画了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值得文学研究者借鉴。(阮惠芝教授 - 文学研究所)
关于 Cam Dinh 诗集
- 过去,谈起潘叔竹,人们往往想到他作为史学家的声誉,而很少想到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但近年来,随着对其文学遗产的细致研究、出版和利用,一位在越南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人形象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阮青松博士 - 河内国立师范大学文学系)。
- 他英年早逝,享年44岁,但却留下了辉煌的文学成就。《锦廷氏塔》的出版意义非凡,不仅对安城的潘氏家族意义重大,也为丰富越南中世纪文学,尤其是阮朝文学的多元面貌做出了重要贡献(荣大学文学系丁治勇博士)。
- 我第一次走进甘廷诗塔的大门时——尽管它只是一本诗集——就瞥见了一座色彩缤纷、芬芳四溢的花园。映入眼帘并立刻吸引我目光的是一簇花,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伟大的桂冠诗人潘嗣楫(阮廷柱教授——河内国立师范大学)悼念妻子的诗。
- 甘定诗集不仅体现了诗人开放的诗人灵魂、高尚的心灵,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动荡的生活也具有重大的教益(阮青松 - 乂安民间文学艺术协会)。
关于 Cam Dinh 文学作品集
- 《金石地文塔》中记载的碑文,是甘廷·潘嗣楹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出差时收集的。这进一步证明潘嗣楹确实到过北部地区收集文献,用于撰写史书。他抄录的文献相当可靠,内容丰富多样,对研究潘嗣楹的写作生涯以及他所提及的其他历史事件和名人具有一定的价值。(丁克顺副教授,韩农研究所)
- 《国史》、《锦庭文帖》和《演州同城县通志》以及《陈黎谣传》都是补充国家历史和文学的宝贵历史文献(阮氏莺博士 - 韩农研究所)。
民间寻古书之旅(1851-1852)
- 肩负着国王在民间寻找珍贵书籍的使命,不愧为收集书籍和为顺化王室和越南图书馆事业建造玉塔“唐秋楼”的先驱(义安图书馆馆长陶心静)。
总体评估
- 潘叔竹的才华和高尚品格直到他去世后才被后人所推崇。他在世时,许多同僚都对他赞誉有加。张国勇博士(1797-1864)称赞他是一枝纯洁的杏花:“百花之上,一枝杏花”。杜同桂博士(1804-1863)称赞他是进士出仕的才子:“一甲子得了探花头衔的才子”(阮明祥博士,历史研究所副教授)。
- 潘硕竹对国家文化做出的贡献,无愧为阮朝杰出的韩侬作家,他的一生和事业将永远被后人铭记(韩侬研究所所长郑克孟副教授博士)。
- 在文学和学术领域都享有盛誉,曾与《甘定氏塔》一起担任诗人,在《国史边》中担任史学家。至今,在韩侬研究所专家的协助下,以及与家族(前越南文学研究所所长冯黎教授)的合作下,这两部作品均已完整收集、翻译、研究、介绍并出版。
大师为人生和国家留下的著作,真是博大精深、价值连城。从1852年至今,159年过去了,这些著作大多“沉睡”在书林之中,无论是顺化图书馆、河内远东考古图书馆、西贡图书馆,还是香港图书馆、台湾图书馆、巴黎图书馆、汉侬图书馆、家族图书馆……2009年,机缘巧合之下,历史研究所翻译出版了《国史·边史》。由于当时没有中文版,汉侬研究所副教授阮氏莺博士组织重新翻译,使其更加清晰完整地呈现。这次,翻译团队对原著进行了细致的注释,其中一部分内容以全中文出版。阮氏莺副教授也翻译了大师的中文诗歌,后来由陈氏邦青副教授编辑,但只有《甘廷氏诗集》,《甘廷氏全集》即将出版!
P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