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仍然依赖父母
看到父亲从外面回来,径直上楼,南先生30岁的儿子正躺在地上看电视,便喊道:“爸爸,给我点钱买汽油。”
“这个年纪的人都已经事业有成,我的孩子还要父母给他做三顿饭,还要自己买汽油,和朋友聚会还要问已经退休的两位爷爷奶奶要钱。”胡志明市第十二郡一位62岁的父亲感叹道。
南先生有三个孩子,两个大女儿都已结婚并有稳定的工作,而父母最关心的小儿子却还在四处漂泊,到处打工,干几天或半个月就辞职了。
最小的弟弟有两个姐姐,从小到大几乎不用干活。水利大学毕业后,他换过好几个地方,但都抱怨工资低、职位低。所以,毕业八年后,他现在每天要么去咖啡店,要么躺着看电视、玩游戏,吃妈妈做的饭。
南先生夫妇把一块地卖给了儿子,作为开店的本钱。可“老板”整天玩游戏、睡觉,甚至想关店就关店。因此,才开了几个月的店,本钱就耗尽了,他损失惨重,只好回家向父母要钱,供自己应酬。
“我的妻子一直催他结婚,希望有了家庭能帮助他努力工作,但我很沮丧,很多次都想把他赶出家门,但我又舍不得。”南先生说。
![]() |
插图:溶解。 |
住在河内南慈廉的宣女士和她的丈夫也必须努力工作,不仅要照顾儿子,还要照顾儿媳和孙辈。
夫妻俩租了一排房子,还有点小生意,所以经济上不用担心。儿子从小就是个花花公子,读书不多,也没什么学历,只会典当父母的摩托车。家里人托熟人帮他们找过各种工作,但都不是固定的,没过几天,他就只能窝在家里玩了。
宣太太和丈夫催儿子工作多年无果后,转而催他结婚。儿子29岁那年娶了媳妇,但他贪玩、不爱工作的毛病依然没有改掉。而且,他娶的媳妇很快就怀孕了,她辞去了卖衣服的工作,在家照顾孩子,生完孩子后还帮婆婆打理房子、收租。她喜欢逛街,公公婆婆给她的每一分钱,她都用来买东西了。
“带孩子去看医生、买奶粉、尿布、给爸爸妈妈买东西……这些钱都得从爷爷奶奶的口袋里掏出来。现在我们要照顾全家,不能只顾他一个人。”宣女士说。
胡志明市社会学博士、心理治疗硕士范氏翠(Pham Thi Thuy)表示,身心完全正常的成年人仍然依赖父母的情况相当普遍。在许多西方国家,孩子18岁就搬出去照顾自己的生活,但在越南,许多人即使已婚,仍然“依赖”父母。
在研讨会或心理咨询中,许多五六十岁的父母表达了他们的担忧:孩子到了三四十岁,仍然不愿工作,事事依赖父母,他们该怎么办?他们大多经济条件优渥,从小就宠爱孩子,直到年老才意识到后果。他们有钱可以给孩子,但也明白“山高水长,食不果腹”,担心孩子一旦出事,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一位悲痛的父亲说,他和妻子不惜重金将唯一的儿子从美国送到澳大利亚留学,甚至愿意卖掉一些土地给儿子做生意的本钱,但35岁的儿子仍然四处游荡,没有工作。
“他走到哪儿,就抱怨工作不适合,老板不好,工资低……他用家里的钱‘创业’,但始终没起色,只‘投资’在车子、手机、衣服上……父母投进去的钱,就像进了无底洞,再多也没了。我和妻子的身体越来越差,看到孩子整天炫耀、玩耍,我们焦虑万分,劝他简直是无稽之谈。”这位63岁的老人吐露心声。
据VNE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