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们“放下笔,投入战斗”
(Baonghean)——近50年前,响应总动员令,乂安省数千名师生“放下笔墨”,奔赴南方参战。对他们来说,即使不得不抛下黑板、粉笔,离开家人和教室,他们也始终为能够参与国家神圣的时刻而感到自豪。
很高兴参加战斗
黄克惠先生——荣市大学数学系原学生,第二军军事学校原讲师,现住荣市兴平坊新田小区,是清章县清莲乡四名考入大学优秀青年之一。
1971年夏天,读三年级的黄克惠回到家乡,接到了学校下达的总动员令。一天后,由于接到紧急通知要到琼琉县琼胜乡的集合地点,黄克惠的出发日仿佛毫无准备。
入伍时,他也没有太多的告别时刻,因为那时“父亲在合作社工作,弟弟还小,我和母亲吃完饭就走了”。最难忘的,是母亲在村口送别,给他一把铜板,哭得稀里哗啦的场景。然而,二十多岁的他,满怀热情,满怀奔赴战场的渴望,却不会拥抱,更不会说一句安慰的话。他对母亲唯一的承诺是:“你放心,我不会死。”
这位数学系的学生入伍后被分配到第66步兵团第304师,仅接受两个月的新兵训练后,就被调到第四军区第二军士官学校学习。凭借年轻、热情、聪明的优势,四个月后,他从“新兵”转为教官,并直接与队友奔赴广治战场,参与保卫大本营的战斗。1972年底,他继续被派往陆军军事学院学习,为陆军在南方作战的主力部队做准备。
![]() |
黄克惠先生与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获得的勋章和奖章。图片:My Ha |
从1974年起,作为第66团的作战助理,他的部队参加了沿1号公路的抗敌战斗,直接参与了解放岘港的战斗,向平顺挺进,摧毁了潘朗、咸新等敌军防御基地,1975年4月29日,在参与占领诺仲-隆城基地后,他的第2军奉命向东南方向挺进西贡。
4月30日,顺化先生的第66团是第一支抵达最后堡垒——独立宫的步兵部队。也正是在这里,他和战友们见证了载入国家史册的那些时刻:西贡政府主席杨文明宣读投降书,南方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的旗帜在主席府的屋顶上飘扬。
“在进入西贡之前,我就知道独立宫对于内城居民来说是一个‘不可侵犯’的地址。因此,我们占领独立宫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我们彻底胜利了,那是一个军人最幸福的时刻。”
1971年,河内战火纷飞,南方战事愈演愈烈。尽管身处北方,享受着河内师范大学学生的宁静时光,阮国富(后来成为河辉塔中学的教师)也主动请缨奔赴战场。临别之际,他最难忘的是河内师范大学自然教育系、社会教育系和外语教育系三个学院600多名学生奋不顾身地奔赴战场的景象。
为了与留下的同学们告别,车子载着全体学生绕校三圈,朋友们不住地挥手致意。“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出发,奔向我们挚爱的南方。后来,在滨海河北岸集合,学生们一部分留在广治,一部分渡过长山,前往B2战场——东南方向,承受了不小的牺牲和损失。然而,离开时,我们心中始终怀揣着对胜利的信念。”阮国富老师回忆道。
血与骨无悔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义安省B级教师联络委员会未能像往年一样定期举行例会。不过,在荣市红榜街原河辉塔中学教师阮国庆老师的小屋里,老同事们仍然举行了小型聚会,回忆起当年在战场上奋战的时光。
![]() |
B组教师见面会(最右边是阮国庆先生)。图片:My Ha |
四月,阮国庆老师再次有机会重读他的诗《四月情》:“亲爱的!如果这四月忘记了你/请不要生我的气/那一刻我想起了我的战友们/盐淡菜缺的时候我们在一起/我们一起在战场上/野木薯苗成了“美味”……四月也是举国欢庆南方解放的日子/我为这其中有我的一份骄傲/你能听到那雷鸣般的欢呼声吗/还有什么比国家统一更大的喜悦?
48年前,乂安省教育厅150名教师奉命参军。在新祺中学,阮国庆老师、范贵雄老师(原教育培训厅副厅长)等5位同事率先放下手中的笔和粉笔,告别讲台奔赴战场,为南方战场添兵添力。
离开的那天,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担忧,因为对于Khanh先生一家来说,他之后还要照顾一个年幼的孩子,家庭状况很困难。Nguyen Quy Hung老师比较特殊,他是新来的,30多岁,肩负着妻子和两个年幼孩子的“重担”,老二才一个半月大。
洪先生离开前曾担任学校党委书记、副校长,并持有出国留学证。然而,为了响应祖国的神圣召唤,老师们准备离开,“不求任何私利,不惜流血牺牲”。
![]() |
每年4月30日,南方解放、祖国统一的纪念日,曾经“放下笔,奔赴战场”的老师们都会聚在一起,重温往日的回忆。图片:My Ha |
已经过去了将近五年,但参加战斗的日子的记忆从未消退,最快乐的时刻仍然是国家胜利的时刻。
老师说:“4月30日下午1点半,我们抵达了西贡。再次见面的那一刻,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我们只能通过眼神、笑容和流下的喜悦泪水来表达。”
范贵雄老师说:“我们比很多战友幸运,因为我们能够毫发无损地回来,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战场上的日子令人难忘,那些艰苦却英勇的日子,让我们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滋养、得到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