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队士兵的战斗

July 3, 2014 17:47

(Baonghean)—— 面容和蔼、语调温和的冯巴典先生,很少有人会想到,他曾是一名海军突击队员,与队友们并肩作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位伤残军人凭借着冷静的头脑,与癌症抗争,最终赢得了生命。63岁的他,凭借着自己的经历,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无常”……

壮举

在荣市南门坊11号街一所安静的小房子里,田先生一边喝着绿茶,一边向我们讲述他的一生。他出生于1951年,成长于抗美援朝战争最激烈的时期。19岁那年,这个来自沿海城市罗门门的年轻人中学毕业后志愿参军。田先生身材高大,身手敏捷,擅长游泳,被分配到海军特种部队126大队。如今,40多年过去了,田先生依然没有忘记在海防训练场上刻苦训练的岁月。那是寒夜里赤裸上身浸在泥里的时光,那是从清晨到傍晚练习从国际水域(0号浮标)游到岸边的时光。最艰难的是练习呼吸管和水下行走。

呼吸管由塑料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3厘米,供特种兵在水下行动时含在口中呼吸空气。水下行动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就是保持平衡,不能上下摆动,只能让呼吸管露出水面2-3厘米左右。因为如果边摆动边移动,露出水面的呼吸管很容易被敌人发现;如果让呼吸管完全沉入水面以下,就会呛水,这种情况同样危险。呼吸管是当时特种兵的必备物品,迪恩先生至今还保留着一根。作为一名海军特种兵,迪恩先生和他的队友们要掌握各类海上交通工具的构造和操作原理,学习如何成为懂得撒网、抛网的渔民,并掌握受伤时的急救方法……

Ông Phùng Bá Điền và chiếc ống thở của đặc công nước - kỷ vật chiến trường.
Phung Ba Dien 先生和水上突击队的通气管——战场纪念品。

经过一年的训练,冯巴田和他的部队翻越长山山脉,绕过老挝和柬埔寨,向东南地区进军。他至今仍记得,那一年的征程长达5个月19天,期间经常面临艰辛、饥饿和潜在的危险。有一次,在行军到战况激烈的西原地区第40军区时,大部分运输车辆被炸弹击中,粮食被烧毁,全队只能靠吃树叶和等待大米补给勉强维持生计。

进入东南战场后,年轻士兵冯巴田被分配到萨克森林特种部队第10组第19部队。他的部队负责参与攻击敌方船只和港口仓库,以阻止敌方将武器、装备、油料和其他必需品运往战场,避免我军遭受损失。主要的掩蔽和活动区域是广阔的红树林和纵横交错的河流和运河。冯巴田掌握了水上特种部队的技术和战术,凭借其优势兵力和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受到部队的信任,负责直接攻击敌方目标。这项任务极其危险,因为敌人时刻严密戒备,兵分多路进行掩护,并经常向水中投掷手榴弹和手榴弹,以阻止我方特种部队渗透。许多我方士兵被敌方炮弹弹片炸死。除此之外,还有密集的铁丝网和随时准备嗅出特种部队士兵踪迹的德国牧羊犬。

在萨克森林战区这片异常凶猛的土地上,这位来自家乡义安的特种兵与队友们生死与共,参加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战斗,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至今42年过去了,迪恩先生还清楚地记得刚上战场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感觉。不是因为害怕,更重要的是担心完成不了任务。当时,他和两名队友的任务是击沉一艘停泊在头顿省迪阿港、长150米、宽25米、排水量1.3万吨的军舰。三人系着绳索排成队形,每人携带5.6公斤水雷,从集合地点出发,向目标前进,在黎明前完成任务。等敌人投掷完一连串手雷后,迪恩先生和队友们迅速潜入舰体下方布设定时水雷,然后迅速撤退。

行动极其迅速,敌方不可能预料到我方突击队员的勇敢和智慧,两小时后,迪阿港(Rach Dua Port)突然响起连绵不断的爆炸声,震耳欲聋。此时,我方三名士兵已返回半路,远处仍能清晰地听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敌方的警报声、无差别的射击声,以及各种船只和独木舟在照明弹的轰鸣声中飞驰,清晰如白昼。迪恩先生分享道:“当一名士兵第一次上战场,并出色地完成任务时,那种喜悦和自豪感毋庸置疑。那一刻,我想起了牺牲的战友们,想起了每天等待消息的亲人……”

冯巴迪恩参加的第二次战斗同样发生在迪沙港。目标是停泊在港口的一艘载有1万吨武器和军用物资的运输船。这次,由于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现代化水雷未能及时送达,部队决定使用自制水雷进行攻击。冯巴迪恩和两名队友携带100公斤炸药,试图接近目标。接近船体时,他们不得不用绳索将炸药绑在发动机舱附近,然后撤退。此前,敌方多次遭到我方特种部队的渗透,这次敌方安排了严密的警卫,并设置了更多障碍物进行戒备。因此,撤退未能按计划进行。离开目标时,潮水正在退去,天色开始变亮。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因为退潮会将人员冲到海里,而天亮时,敌方巡逻舰很容易发现他们。漂流出海时,迪恩先生和队友们与海浪搏斗,直到筋疲力尽。幸运的是,返航途中的一艘渔船发现并救起了三人……

战斗仍在继续

在东南部战斗中,战士冯巴田多次参与袭击敌舰,为重创美军和伪军做出贡献。有一次,他独自一人驾驶一架B-41轰炸机,一枪爆弹,在氏威河上击毁一艘敌舰,毙敌16人。射击结束后,他将B-41轰炸机藏匿于泥浆中,跳入河道,撤离战场,返回基地。约5分钟后,敌舰用12.7毫米机关炮扫射,各种树木被砍倒,他侥幸躲过敌人的子弹。冯巴田还支援当地游击队参加反扫荡战斗,在龙山岛乡两次被敌迫击炮击伤。

听着迪恩先生的倾诉,我们突然想起了萨克森林特种部队第10大队前指挥官黎伯宇上校在回忆录《萨克森林时光》中的前言:“20年来,关于萨克森林的电影、书籍和文章不多,但事实并没有完全讲述这个广阔的战场,那里终年都是咸咸的苦涩河水,战斗异常激烈,士兵们每天都要暴露在炸弹和子弹的袭击中,忍受B52地毯式轰炸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摩擦,讲述特种部队官兵的伟大英勇和无限的爱国主义,讲述这片可爱的郊区土地上的父亲、母亲、姐妹和妹妹们的伟大英勇和无限的爱国主义……”。

南方解放后,冯巴典被调往西贡从事军政工作。1978年,他被调到义安省农业委员会工作。解放五年后,这位特种兵有机会重返龙山岛公社。当时,人们正在田里收割水稻。听说“典”回来了,大家都蜂拥而至,围上来询问,脸上洋溢着喜悦,仿佛迎接久别的儿子。离别的那天,许多母亲都泪流满面,他也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2005年初的一天,迪恩先生突然感到剧烈的胃痛。几天前,他进食饮水困难。他被送往医院,但病因不明。几天后,他被诊断出患有胃癌。对很多人来说,这无异于“死刑判决”。冯巴迪恩却非常平静和沉着。他心想,从此以后,他将开启一场新的战斗,一场与致命疾病的抗争。他坦言:“在与敌人的斗争中,我相信我的战友和人民;在与病魔的斗争中,我相信科学和医生。怀着这份信任,我平静地走向了手术台。因为在战场上,我曾多次与死亡擦肩而过,现在一切都恢复了正常。”近十年来,迪恩先生以特种兵的精神,与致命疾病抗争。重要的是,他始终保持信念,保持冷静,随时准备接受一切运气和风险。或许,这就是他从未被病魔打败的原因!

在社区里,田先生是一位模范市民。五年前,每逢雨季,小区内的道路常常泥泞不堪,他便挨家挨户动员大家捐款修路。最终,一条700多米长的水泥路铺成了路,让出行变得干净便捷。每次路过这里,人们都戏称它为“田先生的路”。近日,他的战友和原单位已完成并向上级提交了文件,提议授予冯巴田战士“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希望这位无论在战斗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英勇无畏的特种兵早日迎来好消息!

文章和照片:丛健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突击队士兵的战斗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