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纳移民新年愿望

January 9, 2014 18:17

(Baonghean)——春节将至,但华纳水电站安置区(同文乡-桂峰村)的许多居民,每天的米都不够吃两顿。“希望新的一年,大家能分到土地,用来生产。”芒兴村的罗文银先生说道,这也是这里居民的心声……

同文乡下辖10个村,其中4个村属于华纳水电站移民安置项目,分别是芒兴村、普多村、普孔村和边文村。同文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郎文俊先生表示:“在新土地上,移民生活面临两大困境:缺水(生活用水)和缺地(生产用地)。长期以来,村民们一直靠救济粮和采集粮食为生。只有边文村的困难比其他村要小。”

Gia đình trưởng bản Piềng Văn Lô Đình Thi (thứ 2 trái sang) chọn những hạt giống mùa sau.
Pieng Van 村村长 Lo Dinh Thi(左二)的家人正在挑选下一季的种子。

自从2006年回到故乡,我已经很久没吃过一碗边湾村人煮的白米饭,也没喝过一杯边湾人亲手烤埋的森林水。边湾人依然淳朴、真诚、热情好客。

扁文村村长卢廷氏先生在季节开始时在菜园里捉虫时透露:“搬到新村有电、路、学校和车站等便利条件。我们以前在老村的时候,没有电,路也不好走。从老扁文村到同文乡中心,路程近3公里,要趟过近十几条深溪,雨季时,我们还得忍受上涨的河水切断联系。交通距离遥远,对外联系极其有限,生产和捕捞的农产品大多只供自家食用。有一次,同村的玄先生捕到了很多鱼,吃不完,就趟过河把鱼带到同文乡去卖,雨季时,河水涨得厉害,他差点儿被淹死。扁文村的人也把鱼带到金山镇去卖。”在鱼季旺季(每年4月到9月)还能吃到,还被买家逼着降价!鱼一年四季都能吃,至于旱稻,家家厨房里至少堆着十几袋稻米,从不缺,吃个够。有的人家有五七头水牛和奶牛,有的有二十多头,有的人家有近五十头,像村书记罗芳颜家就有。我家也有三十多头牛。

自从迁居到新村后,Pieng Van村的境况比其他村子好一些,因为村里“有积蓄”,可以开垦远山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部分原因是,Pieng Van村人迁入新村时,没有廉价出售自家的水牛和奶牛,而是把它们带了过来。Lo Hong Ngan书记一家花了好几天时间,把近30头水牛和奶牛赶到了新村,还带了干稻草和竹子,用来搭建牛棚供水牛和奶牛居住。每户人家至少有两三头牛。Pieng Van村人带着水牛和奶牛,去寻找远山开垦土地,种植水稻、木薯和玉米。一年中有6到9个月,每户人家都有大米吃。Ngan书记Thi村长家除了大米,还有糯米,用来做春节的糯米糕。村长高兴:“多亏收回了几块地,不然就和其他村子一样了”。

平万村每家每户至少都有几头母牛在产仔,每年一头小牛就能卖到一千万越南盾以上。“这只是暂时的,大家还在等土地分配到生产地。长远来看,我们必须有土地。”村长Thi有些伤感地说。

穿过芒兴村、普多村和普孔村。这三个村子的村民每天都要去森林里捡拾食物、捕鸟、在溪流里捕鱼,以此谋生。天真的孩子们在新路上玩耍,虽然没有穿足够保暖的衣服,却仍然开怀大笑,孩子们完全不知道大人们的辛苦。

芒兴村的罗文银先生一个月来吃不了米饭,只能喝稀粥和吃野菜。他语气悲伤地告诉我们:“我在这里住了两年,没有地。老村里的米是去年运来的,卖水牛和奶牛的钱也快用完了,我不敢再花了,得攒着生病的时候用。”芒兴村的大多数人每天都处于粮食短缺的状态。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普多村7岁的罗氏童,她手里捧着一把冷米饭,津津有味地吃着。

罗氏探女士坐在自家门前缝衣服。快到中午了,但她的厨房仍然很冷。她的丈夫和孩子们还没有从森林里回来。在厨房里,我只看到一点冷米饭。探女士说,等她父亲和孩子们从森林里回来。如果他们抓到鸟或松鼠,就可以拿到商店去卖,换钱买米。

芒兴、普多克和普孔三个村的村民们正焦急地等待着土地的丰收。“我怀念我的田地,我的田地,可是我却没有地可种。”芒兴村民颜先生的心情,也是位于同文新区华纳水电站安置区四个村村民的心声。

春节将至,只见坪湾村里一片鲜艳的色彩和隐隐的舂米声,除此之外,人们都在辛勤地劳作。

秋香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华纳移民新年愿望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