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ASSB 2028:固态电池续航里程翻倍,充电速度更快
日产确认 ASSB 电池达到目标,目标是在 2028 财年投产;能量密度翻倍,充电时间缩短三分之一,目标价格为 75 美元/千瓦时。
日产表示,其全固态电池(ASSB)原型已达到商业化所需的性能目标,包括单位体积能量密度翻倍,以及能够承受更高的充电功率,与目前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充电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该公司计划在2028财年实现量产。

日产的ASSB:性能提升及其对电动汽车的意义
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日产的ASSB电池在相同体积下能量密度翻倍。这使得电动汽车无需增加电池组尺寸即可行驶更远的距离。得益于更高的充电功率,充电时间预计可缩短三分之一,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并减少充电站的等待时间。
日产汽车将于 2022 年推出 ASSB 原型车,并维持 2028 财年的商业化路线图。电池达到性能目标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迈向大规模生产的重要一步。
固态电池有哪些优势?
全固态电池(ASSB)采用固态电解质而非液态电解质,从而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副反应,并保持了高温稳定性。这种结构拓宽了正负极材料的选择范围,使工程师能够更轻松地优化整体性能,包括能量密度、安全性和耐久性。
干电极和LiCAP技术的作用
为了提高效率,日产正与美国LiCAP Technologies公司合作研发电极技术。合作重点在于“干电极”工艺,该工艺省去了生产过程中耗能且成本高昂的干燥步骤。这种方法有望降低成本和排放,但需要精确的工艺控制。
LiCAP 为阴极提供纤维状粘合剂,使离子能够更有效地移动,而不会覆盖活性材料表面。这造就了高质量的电极——这是固态电池实现卓越性能的关键因素。

从电芯到成品电池:量产路线图
LiCAP公司没有大规模生产线运营经验,而日产表示,自今年1月以来,该公司一直在运营一条试点生产线,以完善量产技术。下一步的目标是从单体电池生产过渡到整电池制造,确保质量和性能的可重复性,从而满足汽车行业的需求。
除了缩短充电时间和增加续航里程外,日产的目标是到 2024 年将成本降低到 75 美元/千瓦时——比全球平均水平低约 30%。如果实现,ASSB 技术将使充电时间短、续航里程长的电动汽车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供应链动态与技术竞争
日本汽车制造商正加大投资,以降低对中国电池供应的依赖。中国目前占据全球约70%的市场份额。根据已公布的路线图:丰田与出光兴产合作,计划最早于2027财年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本田投资430亿日元(约合2.81亿美元)建设全球最大的全固态电池生产线之一,目标是在本十年末实现商业化。
在日本以外,竞争异常激烈:在美国,QuantumScape(与大众汽车合作)计划于 2026 年开始量产,年产能为 5 GWh;在中国,上汽集团计划最早于明年开始生产固态电池。

对电动汽车产品的潜在影响
全固态电池(ASSB)的高能量密度使制造商能够缩小电池尺寸,或在保持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显著提升续航里程。其高功率充电能力优化了充电时间,为设计更简便的车载快速充电系统提供了可能。ASSB的目标成本为75美元/千瓦时,这也有助于改善主流电动汽车的价格结构。
然而,要实现这项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还需要克服几个制造方面的挑战:大尺寸干电极的均匀性、固态电极-电解质界面以及循环耐久性。日产自1月份以来一直在运行的中试生产线是解决规模化问题的必要准备工作。
主要目标和进展情况汇总表
| 类别 | 信息 |
|---|---|
| 细胞状态 | 实现商业化所需的绩效目标 |
| 能量密度 | 相同体积下容量是锂离子电池的两倍 |
| 充电时间 | 大约三分之一的锂离子电池 |
| 生产过程 | 干电极;与LiCAP Technologies的技术合作 |
| 成本目标 | 75 美元/千瓦时 |
| 生产路线图 | 2028财年;试点生产线自1月起投入运营。 |
结论:这是迈向下一代快充、长续航电动汽车的垫脚石
随着ASSB电池性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验证,日产距离2028财年实现商业化又近了一步。固态电解质和干电极工艺的结合,以及LiCAP提供的材料的贡献,使日产能够同时实现三大重要目标:长续航里程、快速充电和具有竞争力的成本。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从原型电池到量产电池的转化速度,将是搭载ASSB电池的电动汽车能否快速上市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