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培训与人才培养的“摇篮”
(奉先)近年来,我市教育培训事业在提升人民知识水平、培训人才、培养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辖区内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设施网络得到广泛发展,不仅吸引并满足了辖区内、本地区乃至国际上人民的学习需求,还为顺利实现我市和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做出了贡献。
河辉塔中学校长武氏芳华女士激动地说道:“多年来,学校各级优秀生数量在全市排名第二,每年十年级入学考试平均成绩在40分左右,仅次于邓泰迈中学。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对学生和教师的悉心照料和严格管理。”
2014-2015学年是学校贯彻落实“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创新”行动计划的一年。为此,学校董事会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各党支部、各学科组各显神通,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2014-2015学年,全校共有338名学生参加“优秀学生”考试,其中150名学生及格。此外,上学年,全校207名学生中有59人获得“IOE”证书,55名学生中有45人获得市级“优秀学生”称号,14名学生在省级“优秀学生”考试中获奖。
值得一提的是,邓泰迈中学,学校优秀学生队伍每年都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仅2014-2015学年,该校就有108名学生参加市优秀学生竞赛,其中113名学生荣获一、二、三等奖。去年,该校有64名学生参加省优秀学生竞赛,其中59名获奖。在高中专科入学考试中,该校也以优异的成绩,位居全省前列,有138名学生考入潘佩珠高级中学,207名学生考入荣大学专科学校……
![]() |
河辉小学踢踏舞2组“金钟奖”比赛。 |
在发展与融合的进程中,荣市教育部门始终致力于营造友好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其与中北地区教育中心的地位相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荣市教育培训部门努力确保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设施网络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满足全省及周边地区人民的学习需求。
目前,普通教育体系已基本完善,共有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07所学校,其中:幼儿园47所(其中19所为非公立学校);小学31所;中学23所;高中8所(其中5所为非公立学校);以及25个社区学习中心,分布在各区和乡镇。政府重视对教育设施的投资,力求达到国家标准,目前全市82所学校中已有65所达到标准。各级普通学校达到国家标准的比例持续提升,从2005年的24所增至2015年的64所(其中84所学校达到国家标准),占比达到75%。目前,全市共有13所学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作为全省专业高中的办学基础,荣市在核心质量方面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在2014-2015学年全省优秀学生考试中,荣市共有104名学生参加考试,其中82名获得高分,占全省最高;245名学生考入潘佩珠专业高中,占64.64%;499名学生考入荣大学,占57.98%。
荣市教育局局长泰克陈先生表示:“为了使荣市教育事业发展到与时俱进的水平,并与其作为中北地区教育中心的地位相符,投资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加强了检查考核工作,开展了专题检查,以整顿纪律执行、业务规章制度、人员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落实情况。”
该市还坚决普及初中教育(25/25 个乡和坊),并正在逐步普及中学教育。高中毕业率每年为 96-98%。全国高校入学考试通过率相当高,特别是专科学校的学生。每年通过高校考试的学生人数相当多,例如潘佩珠高级中学在 2013-2014 年高考中,在全国 200 所中学中排名第 7,有 516 名考生参加考试,平均成绩为 21.08 分,黄叔康中学在 200 所中学中排名第 86,为乂安省成为全国高考排名较好的地区之一作出了贡献。
目前,该市拥有5所大学、7所职业中学和一套培训中心体系……目前,该地区的培训总规模已超过8万名学生(如果包括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总培训规模达9.2万人)。各级学院、大学和职业学校体系为中北地区各省份输送了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人力资源,促进了荣市和义安省劳动力培训率的快速提高。这一成就归功于职业学校对职业培训的重视、宣传以及应用培训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大学教育是发展迅速的领域之一,并逐渐使荣市成为该地区重要的培训中心。近年来,荣市建立了许多大学,为国家人力资源培训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例如:荣大学、荣技术教育大学、荣医科大学、荣工业大学、义安经济大学……
值得骄傲的是,无论教育水平如何,荣市都是吸引最多优秀教师和学生的地区。这是荣市成功实现成为中北地区教育培训中心目标的成就和前提。
清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