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烧漆
(Baonghean.vn)——自古以来,杜良村(Tru Son,Do Luong)的村民就以其精湛的陶罐制作技艺而闻名遐迩。特别之处在于,这些陶罐承载着乡村和民族的灵魂,全部出自杜良村妇女的巧手。目前,越南民族学博物馆收藏着500多件来自这个宁静村庄的陶罐文物……
(Baonghean.vn)——自古以来,杜良族(Tru Son)以其精湛的陶罐制作技艺而闻名遐迩。尤为特别的是,这些承载着乡村和民族灵魂的陶罐,全部出自杜良族妇女的巧手。目前,这些陶罐被收藏在越南民族学博物馆。
一个乡村女孩的故事……
村里姑娘们“一边丰胸一边扁”——这句流传千古的幽默笑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里的陶器制品主要出自楚村妇女们灵巧的双手。楚村姑娘们天生就会做陶罐,长大后向大人学习,十八、二十岁才成为真正的手艺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用心捏制陶罐,让她们丰满的胸部变成了“一边丰胸一边扁”的样子,这就是楚村姑娘们的本事。现年近古稀的阮氏富女士,从六七岁起就从事陶罐制作,她来自楚山11村,也记不清“这行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也没有看到过任何留存至今的书籍,只是在童年的记忆中知道“从小就看到奶奶和妈妈做陶罐,然后摆满屋子和院子。长大后,看着大人做,自己也练习,慢慢就习惯了……”。
陶村的妇女从小就从事这一职业。
做陶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早上五点起,福太太的丈夫和儿子就起床,赶着牛车去安城取陶土,直到太阳升起才回来。取回的陶土要浇水,直到软化、光滑,然后塑形。福太太和儿媳妇睁开眼睛时,她们已经在揉捏陶土了。“做陶罐并不难,但需要灵巧、创造力和毅力。”福太太轻轻地把一把抹平的陶土挤到转盘上给我们看。她脚下轻轻转动,双手轻轻地捏着每一块陶土,不到几分钟,一个煎药的陶罐就成型了。
在楚山村,制陶技艺和秘诀通过口口相传和手把手的传授,代代相传。村里的独特之处在于,传承者都是女性,而男性则负责将陶罐扛到远近各地销售。与先辈相比,下一代不仅保持了陶罐的耐用性和品质,还不断创造出更多实用的设计,从陶罐到暖壶、药壶、糯米蒸锅、鱼锅、香炉等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竹山陶器或许是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陶器最基本特征的陶器。这不仅是因为它纯手工制作,更因为它的每个阶段和步骤都简洁朴素,色彩鲜艳,轻盈纤薄,却又相当坚硬。为了找到合适的陶土,竹山人必须南下到宜凡(Nghi Van,意为“宜禄”),北上到山城(Yen Thanh,意为“安城”),这些地方的粘土质地柔韧,适合制陶。收集、润湿并充分揉捏后,他们会将陶土放在转盘上,塑造出陶器的初始形状。完成毛坯部分后,他们会熟练地将陶罐修整光滑,晾干,然后放入窑中。
烧制前要烧30-45分钟左右,然后倒扣成高堆,上面盖上稻草,用松针和白千层叶烧制。烧制时间为下午2点到6点,一次可以烧几百个。优质的陶器必须烧得恰到好处,色泽鲜红,敲起来有铿锵声。同样来自11村、拥有几十年制陶经验的阮氏红女士说:如果技术熟练,一个人一天可以做几十个。比如红女士家只有2个主力工,但每个月可以烧3个窑,每个窑几百个。其他阮氏桂女士、阮氏全、范氏五等家的陶器数量也大致如此,但也取决于土壤。如果土壤好的话(不太松也不太硬,沙子很少),100盆可以烧出80个左右,但如果土壤不好,有时100盆只能烧出30-40个……
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任何记载土陶工艺起源的文献,但村里的长辈们经常给子孙后代讲述陈王的女儿——一位公主的故事。当人们来到这里开垦土地、建立定居点时,她传授了这项技艺。因此,这项技艺便一代一代地传授给了村里的妇女们。
守护祖国的灵魂……
“来到周雨,谁见陶罐,世世代代传承……”这首古老的民歌,部分反映了周山古老陶艺的悠久传统。因此,世世代代,人们依然勤勉地传承着这项技艺,以此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事实上,这也是几代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村里的孩子们也靠卖陶罐的钱接受教育。每烧制一批陶罐后,妇女们都会把陶罐批发或零售到周市、大山市(Dai Son)、清章市(Thanh Chuong)、美山市(Do Luong)……村里的男人们则把陶罐装到远近各地去贩卖,先用扁担挑着,然后用手推车,每辆手推车上载着几百个陶罐,运到河静省(Ha Tinh)的香山(Huong Son)、广平省(Quang Binh)的同海(Dong Hoi),再到乂安省西部的祥阳(Tuong Duong)、昆强(Con Cuong)、桂风(Que Phong)等山区去卖。白天赶路,晚上休息,“哪里跌倒哪里就是家,哪里有床就在哪里”,有时结伴而行,有时成群结队,有时独自一人……楚山11村村长阮文甲说:“与过去相比,现在消费的商品数量少了,但价值更高了。比如,以前我们拉着车出去卖七八天,有时只能赚几万,现在却能赚几百万……”
还有批发和上门采购。然而,今天让筹山许多热心人担心的是,虽然在高档餐厅里还能看到陶罐,比如卖煲仔饭、碎米饭、红烧鱼……,但随着铝制、铸铁、不锈钢等材质的陶罐出现,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陶罐。因此,筹山的制罐业正在逐渐消失。以前,全村三分之二的家庭都做陶罐,但现在只剩下四分之一的家庭还在做……筹山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水政说:制罐业集中在筹山乡10、11、12、13村,也分散在大山乡的一些周边地区。许多筹山人仍然有传承这一行业的意识,他们做陶罐不仅是为了谋生,也是为了推广家乡的传统产品。除了教育,许多家庭也注重将手艺传承给子孙后代。村里许多年轻人也技艺娴熟,对祖传的传统手艺充满热情。11村的阮氏夏和阮氏香就是典型的例子……
为了找到保护筒山陶艺的方法——筒山是杜良县传统古老陶艺的发源地,也是义安省唯一仍在制作陶罐的地方,2004年,筒山的五位居民应邀到越南民族博物馆演示制陶技艺。此外,越南民族博物馆还与义安省文化体育部、杜良县人民委员会和义安省博物馆合作,举办了一场关于筒山陶艺修复、维护和发展的研讨会。
杜良县职业指导培训中心与县工贸厅配合,正在开展恢复手工艺村的项目,其中包括古老的Tru Son陶艺村。得益于此,Tru Son的陶罐工艺已逐步恢复,共有413名工人,占该乡劳动力的42%。村民们的愿望是,除了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外,还应出台具体政策,将Tru Son陶艺产品推向省外市场。Tru Son乡政府和杜良县人民委员会正在推动提交文件,请求省人民委员会认可该手工艺村。最近,越南民族学博物馆
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