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铅污染食品“炸弹”
这是许多人担心的问题,因为对不洁食品、特别是含铅软饮料的召回和销毁的监控过程仍然存在很多漏洞。
信息盲区
处理违反食品安全卫生规定的食品饮料的基本流程通常经过以下步骤:检查、检测、封存、取样、确定错误、公布结果、召回、处理……
例如,在公布检查结果后,5月31日,在卫生部、公安部环境犯罪预防警察局的监督下,将两批受铅污染的C2和红龙水(数量超过10吨)送往越南工业与环境发展投资股份公司(兴安省文林县新光工业园区)的废物处理设施进行销毁。
信息还显示,根据销毁流程,产品被分离成瓶壳和水。分离后,瓶壳将被清洗至符合标准后回收利用。水则根据环保法规,在液体废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 |
消费者仍然担心受污染的产品重返市场。 |
然而,食品化学家范明维(Pham Minh Duy)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不认为所有被发现违规的货物都会被100%销毁。作为消费者,我完全有理由怀疑这些货物可能仍然以某种方式存在。因为如果货物被销毁,违规公司肯定会大肆宣传,甚至以此来提升和恢复消费者的信任。但在这里,关于销毁过程的信息非常少。”
经济学家吴智隆博士也持相同观点,他坦言自己也确实不知道如何销毁饮用水。例如,固体食物收集后通常会被掩埋,并用化学物质覆盖以销毁,或者其他一些产品会被焚烧……至于受铅污染的软饮料瓶,如果水处理不当,会给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这些瓶子经过处理和回收,也需要对其进行密切监测和检查,因为它们仍然可能成为使用者的危险污染源。
吴智隆博士进一步分析道:“通常,在对含铅食品进行检测后,召回、销毁等处理问题非常重要。但每种产品处理方式不同,因此有必要成立一个监督委员会,由谁来负责、在哪个单位负责,并向社会公布。” “但目前看来,对不安全食品的监督和处理规定尚不明确。例如,如果填埋场的垃圾被销毁,或者水源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谁来负责?如果不果断采取措施,这些产品可能会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重新流向市场。因此,有必要明确公布每一步的执行情况,让消费者知情并感到安心。”吴智隆博士说。
进程未知
胡志明市警察局环境犯罪预防警察局局长在解释不安全食品的监测和销毁流程时表示,根据具体违法行为,可能需要或不需要环保警察的参与。例如,如果案件是由环保警察发现的,环保警察将参与封存、取样检测、公布并监督销毁。至于企业举报销毁或其他管理单位发现的案件,环保警察不会参与监测。企业将自行销毁并向管理单位报告。
一位食品化工行业的专家表示,实际销毁流程仍然存在诸多漏洞。他曾目睹过一个案例,过期商品本应100%销毁,但商家与销毁部门“勾结”,没有销毁全部10批,而是只销毁了1批。销毁过程也被全程录像,但其余9批商品被带回仓库,重新标注保质期后重新出售。
食品安全科学协会陈文祺博士也评论说:“目前还没有关于销毁和监测受铅污染饮用水的具体指导文件。特别是,销毁过程中的环境处理、如何监测、由谁监测……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每个地方的做法都不一样。事实上,消费者并不知道这种销毁是如何进行的。目前,如果非食品产品违法,销毁将由环境管理机构监督。食品产品通常主要由食品安全管理和市场管理部门监督,但没有任何规定要求有人参与监测销毁过程。”
将废物处理服务分配给单位通常难以控制,或者说“象头老鼠尾”。因此,必须加强监管,以避免两种情况:产品应该销毁,但单位为了节省成本,直接将其倾倒到环境中。第二种风险最高的情况是更改标签后将产品退还给消费者。此外,含铅软饮料的处理成本通常非常高,甚至超过了购买产品的成本,因此为了降低成本而将其直接倾倒到环境中的风险非常高。
陈文祺博士强调:“需要设立一个独立的机构来监督处理和销毁过程,该机构必须与制造商或管理者的利益无关,以确保产品不会返回消费者手中。其次,食品和环境管理部门必须有统一的处理流程。尤其需要在相关法律文件中明确规定处理流程。”
据TNO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