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放国家汉喃文化遗产的地方
阮朝时期,建立了一套图书馆体系,用于抄录和保存大量国家文献和书籍。除了国家史料院之外,阮朝还设立了内阁图书馆(又称东阁图书馆)、慈奎图书馆等。这些图书馆为保存至今的众多珍贵国家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
(宝恒)阮朝时期,建立了一套图书馆体系,用于抄录和保存大量国家文献和书籍。除了国家史料院之外,阮朝还设立了内阁图书馆(又称东阁图书馆)、慈奎图书馆等。这些图书馆为保存至今的众多珍贵国家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南会典史》记载,阮朝负责保管文书(包括御旨、各类文件、书籍等)的机构有:史守院、史昭院、内汉院、上宝庆,均设立于嘉隆元年(1802年)。史守院和史昭院负责起草、分发和保管嘉隆元朝的御旨和文件;内汉院负责保管国王的私人信件;上宝庆则负责保管各种金玉印章。明命元年(1820年),史守院更名为文守峰,史守院、史汉院和内汉院三院均归于该机构管辖。明命十年(1829年),文树峰改为内阁。内阁下设各机关,其中有秘书办公室(也称秘书处),除记录皇家法令、诗词外,还保管各种法庭文书和与外国及藩属国沟通的官方文件;内政大臣办公室则保管经皇家批准的文书,即内政和对外文书的记录和副本。
1942 年的内阁图书馆。
为了存放内阁文件,明命帝于1826年在塔武宫后方建造了一座名为东阁的独立建筑。只有直接在东阁办公的内阁或秘书处人员才能进入东阁,并持有“东阁入室通行证”。自此,东阁二楼保存着:阮朝历代君王与外国签订的所有条约;与外国的外交文件;皇家诗词和著作;地图;以及历代的周版(经君王批准的中文文书)。
东亭底层是嗣奎图书馆,建于嗣德五年(1852年),设有专职人员,负责保管各种“经典”、“历史”、“哲学”和“藏品”,其中大部分中国文献是明命帝收集的(其余文献则保存在帝銮堂。帝銮堂被视为存放书籍和文学作品的附属档案馆)。
1933年5月2日,保大国王设立了由范琼先生领导的皇家办公室,取代了内阁。至此,拥有104年历史的内阁正式废除。因此,内阁被废弃,无人照管,四周没有门窗,部分区域漏水,存放其中的许多文件和档案也遭到损坏。
目前,内阁中珍藏的汉喃文献已移交至国家档案馆,例如:阮朝的御书、阮朝的地籍等。许多其他珍贵的书籍和文献目前保存在河内的主要图书馆中,例如:汉喃研究所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社会科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这些文献和书籍对于许多科学领域而言都是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也是国家汉喃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Nguyen Huy Khuyen(东方研究学院 - 大叻大学,01 Phu Dong Thien Vuong - 大叻市 - 林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