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层干部
1946年,义安省委开办了第一期干部培训班,为后来建立干部培训发展学校体系奠定了基础。1997年,学校正式命名为:义安政治学校。经过65年的建设发展,学校自豪地成为义安省培养干部的摇篮……
(Baonghean.vn)1946年,义安省委开办了第一期干部培训班,为后来建立干部培训发展学校体系奠定了基础。1997年,学校正式命名为:义安政治学校。经过65年的建设发展,学校自豪地成为义安省培养干部的摇篮……
建校伊始,尽管环境极其艰苦,多地不断撤离,学校各项设施匮乏,但学校始终坚守政治使命,不断开办培训班,培养服务抗战和国家建设需要的干部。
为了满足新革命时期特别是越共三大(1960年)以来培养和造就干部的要求,该省成立了省行政学校、西部政治学校和李子忠青年运动学校。
政治学校系统与省党校同时成立,承担着为全省政治系统培养干部的重任,适应新革命时期的要求,为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1961-1965年)做出了贡献。在撤离的情况下,集体住房、榕树、家庭教堂、会议厅,甚至一排木麻黄树林,都成了培训班的“讲堂”。有些地方,学校几个月后就不得不搬迁,许多分校甚至搬迁了几十次。然而,培训班仍然持续开办,确保了绝对安全。因此,从1965年到1973年,政治学校共培训培养了250多期,近2万名基层骨干干部。
南方完全解放、国家统一后,义安省与河静省合并为义静省。为担负新时期的责任和任务,义静省专门设立了培养政治系统干部的学校。这些学校从以专业科目为主的短期培训,转变为涵盖初级、中级课程的长期系统培训。
1993年6月3日,乂安省委常委会决定将陈富党校、国家管理学校、在职党校、李子忠青年团中间学校合并为乂安干部培训发展学校。1997年,学校更名为乂安政治学校。学校秉承历届干部培训发展学校的传统,始终坚持目标和宗旨,逐步拓展培训类型,丰富培训形式,创新干部培训发展方式,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计划目标。
目前,学校直接实施3个中级培训项目、6个培训项目,与中央单位合作培养本科生、高级政工师、新闻学本科生、行政管理本科生……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种类和形式不断多样化,在数量上满足了基本需求,逐步规范了各部门、各层级特别是基层人员的素质。
学校在开展培养培训工作中,始终注重提高质量;完善培养培训管理流程,确保严肃性、严格性,特别是在教学成果的考核评估阶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培训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经学校培训发展的干部大多得到不断成长和提升,并晋升到更高的职位。
此外,学院大力推进科研和总结实践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至2010年期间,学院教职工直接参与和协调科研课题37项,其中省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10项、院级课题25项;编写培训教材2部、培训计划及教材6部,出版科研论文集3卷,发行院内科研期刊14种,开展理论与实践交流。
学校不断补充教职员工,保持年轻化,并注重培训和培养,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学校现有76名教职员工,其中硕士31人(占60%),专科以上学历40人,主讲教师及资深专家17人。学校设施同步现代化建设:拥有可容纳400至500名寄宿学生的高层建筑系统,以及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可容纳1000人的教室系统。
学校在65年的建设发展中,荣获党和国家授予的多项崇高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一等劳动奖章;2011年荣获三等独立奖章;学校还荣获各级、各界颁发的无数奖状、奖状、竞赛旗帜……
学校秉承65年的办学传统,在今后的岁月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将继续创新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素质、红色专业人才,为胜利贯彻落实省党的十七大决议、建设富裕文明的祖国作出贡献。
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