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农民要明确体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Baonghean.vn)——这是省委常务副书记阮文统同志在乂安省农民协会组织的乂安省农民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期执行情况检查视频会议上的指示讲话。
7月22日上午,省农民协会组织召开网络会议,总结2018年至2023年任期乂安省农民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期执行情况。
出席会议的有:省委常务副书记阮文统,省委常务委员、省委民运部部长玉金南,省委常务委员、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黄义孝以及省各部门、行业代表。
![]() |
会议概况。图片:Thanh Phuc |
创造贷款资本,帮助会员发展经济
会上,省农民协会主席阮光松同志批准了该报告。中期审查落实2018-2023年任期乂安省农民协会代表大会决议。报告指出,经过近3年的落实代表大会决议,各级农民协会已开展多项务实计划和活动,成效显著。
在协会组织建设工作方面,截至2021年6月,全省累计发展会员26584家,会员总数501153家,会员覆盖农户比例78.47%。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省已成立农民专业协会19个,农民专业协会小组355个。
![]() |
省委常务副书记阮文统同志对各级农民协会半个任期内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图片:Thanh Phuc |
为了向会员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协会从银行渠道和投资渠道获得委托贷款。截至目前,义安省农民协会管理的贷款余额已达2.798万亿越南盾,近7万户农户获得贷款;用于支持农民的资金总额近760亿越南盾,较期初增长43.5%。所有贷款模式均发展良好,增加了农民的稳定收入,为农村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使每位正式工人的平均月收入达到500万至700万越南盾。
此外,半个学期以来,各级农会直接和联合开办短期职业培训班682期,培训农村劳动力22512人次,学员完成职业培训后自主创业或再就业率达78%以上,形成了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1036个。
特别是每年各级协会都宣传动员60%的农民会员户登记成为会员户。优秀的农民和商人其中,达到各级优良种养业户标准的农户数达到50%。
生产经营好农民竞赛活动涌现出数百个行之有效的经济典型,为改变农村面貌作出了贡献。每年,各级生产经营好农民引导和传播知识和经验,帮助150155名劳动者实现就业;有效帮助88089户在资金、技术资料、生产经营经验等方面遇到困难的家庭。
![]() |
Cua Lo桥头堡的评论。截图:Thanh Phuc |
落实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计划,自2019年至今,全省各级农协已动员农民出资16418.32亿越南盾,新建和修复乡村道路1364.75公里,各类水渠1176.9公里,改造堤坝、涵洞、泵站等数百处灌溉设施,用于灌溉。
会议上,来自以下地点的众多意见得到了热烈讨论:Ky Son、Thanh Chuong、Do Luong、Cua Lo、Nghia Dan...意见集中于提高协会活动的质量;分享在连接生产、商业和产品消费方面的经验和良好做法;如何通过组织协会接收土地进行耕种来筹集协会资金;推广资金以支持农民经济发展的经验......
发挥学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中的作用
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协会将明确自己的任务和作用,即动员农民发展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相关的新农村建设、文明城市和可持续减贫。
![]() |
出席会议的代表。图片:Thanh Phuc |
为此,各级协会着力推进“农民竞相生产经营、团结互助、持续脱贫”的行动,尤其注重宣传动员农民整合土地、应用科技进步成果、投入资源实现生产经营机械化,有力地转变了会员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从小规模、自发性生产经营向合资合作经营转变,从农业生产思维向可持续农业经济转变。
开展资金、农资、职业培训、科技成果转化培训等方面的支农服务活动,营造支持农民发展生产经营的良好环境。
![]() |
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农协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育了一批优良的生产经营模式。图:光伏 |
同时,积极部署活动产品消费连接面向会员和农户。组织开展咨询活动,引导会员与农户对接,了解产品、销售知识,特别是网络销售,让农户把农产品推向市场,拓宽农产品消费渠道,确保稳定产量,减少“丰收贱价、良价欠收”的现象。
特别是在落实新农村建设集体经济标准过程中,协会继续有效实施《2019-2023年农民协会参与发展合作社项目》,将集体经济模式建设与分支机构和专业协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注重以农民会员为主体的星级合作社产品建设。...
![]() |
在许多地方,农民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土地整理和生产机械化工作。图片:Thanh Phuc |
省委常务副书记阮文统同志在会议上发表讲话,对各级农民协会半个任期内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针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措施和任务,省委常务副书记阮文统同志指示各级农民协会要重点抓好以下具体工作:
第一个,要注意宣传和动员社员转变生产思维,形成商品市场思维进行农业生产;
周一通过合作模式、合作团体和专业协会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和消费之间的联系;
周二,结合会员实际需要,做好职业培训工作,教授会员需要的、社会需要的专业,将教授专业与创造就业相结合;
周三结合生态环境、农产品消费、农民合作社等项目,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