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郁的嫩米香味
(Baonghean) - 我的家乡是同顺村(宜忠,宜禄)。毫不夸张地说,我家乡的人是吃着绿米出生的,吃着绿米长大的。冬日里绿米的温暖香气和清爽的口感,深深地印刻在了同顺村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中。所以,即使他们远在异乡,拥有享用各种美味佳肴的条件,他们仍然怀念家乡这份淳朴的馈赠。村民们称之为“米糕”。我听说,制作绿米糕的技艺在村里传承了几十年,据说村里的一个姑娘嫁给了一个北方男人,回乡探亲时,会做这种特别的绿米糕招待全村人。许多人觉得绿米糕美味可口,便开始学习绿米知识,并采用不同的技法,将同顺村的品牌绿米糕发展成一种独特的产品,美味可口,与其他地区的绿米大米截然不同。
![]() |
一名工人正在包装米片产品。 |
河内的嫩绿米片飘着荷花的清香,每天清晨卖米片的挑夫都会挑着米片过来;而家乡的米片则是用蜂蜜色的模具捏成的,制作米片的材料也更加考究。我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是新稻的香气,是奶奶和母亲挑回来的饱满、乳白色的米粒,经过几番挑选,才做成了当季的第一批米片。米片是一种一年四季都可以吃而不会感到厌倦的小吃,但米片的季节通常定格在初冬。那时,村里的米粒最饱满、最乳白,天气也凉爽,适合搅拌糖蜜和制作米片饼。祖母和母亲忙着筛米,我和姐妹们蹲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一团团米粒在鼓风机的吹风下蓬松起来。母亲迅速将吹好的米粒倒入一锅糖蜜中,这锅糖蜜里混合了生姜、糖、糖蜜和清甜的村井水,搅拌均匀。辛辣的生姜口味是同顺村青米糕的一大特色。母亲说,生姜一定要个头小、劲道,而且越老越好。生姜的香味与新鲜的糯米香味交相辉映,衬托出田野和海岸的纯正风味,在寒冷的季节里温暖着人们的胃。
青米糕的调料种类繁多。有些人更讲究,会加入少许食用油和烤花生,让糕体油亮清香。调味完成后,用一双黑竹筷子搅拌均匀,直到所有调料都油亮,呈现出特有的淡黄色,青米糕就符合要求了。记得小时候,奶奶和妈妈经常把调好的调料倒进铝盘里,等着它回温,我们这些小孩子则用勺子或手兴致勃勃地把每一块青米糕擀开。如今,同顺村的青米糕发展得更加成熟,制作青米的设备也更加专业和现代化。通常在这个阶段,青米糕的制作者会把调好的调料交给切米糕的人,切米糕的人已经准备好了所有工具:托盘、刀子、尺子……把大片的青米糕分成均匀的小块。
如果说几十年前,同顺村的绿米糕是饥荒时期孩子们的美味礼物,那么如今,我村的绿米糕已成为老挝风沙之地的特色,远道而来的游客也纷纷前来购买。我们村的50多户人家不再像以前那样纯手工制作,而是迅速应用和改进了许多新技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口味。多年来,同顺村绿米糕村一直被认定为传统工艺村,绿米制作业已成为村民在农作物淡季赚取丰厚收入的行业。对许多家庭来说,制作绿米不仅仅是一份副业,更是书本、笔,以及绿米村孩子们的整个未来,它们都珍藏在每一粒香喷喷的糯米粒里,珍藏在每一团散发着甘蔗香味的绿米里。如今我长大了,有机会走遍全国各地,偶尔也会遇到摊贩在街上卖绿米片。凉爽的微风中飘来的特殊香味,让我怀念起家乡……
黄武
(57 冯福侨 - 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