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艺术家宋涛:歌唱的女人
(Baonghean)——她坐在客厅昏暗的灯光下,身旁是插着五彩缤纷的人造花、布满灰尘的花瓶,唱道:“亲爱的,今天下午阳光灿烂,午后的阳光洒满两岸/风儿轻拂,云朵轻抚地平线/海面平静,我的小船驶向远方/她的声音缓缓吟唱,思念着远方的你……”她清澈的嗓音令我震撼,仿佛没有被时间或年龄侵蚀。突然间,我感觉自己和她一样,不再是身处昏暗的房间,身旁是布满灰尘的花瓶,而是站在万顷波涛面前……
功勋艺术家宋涛说,唱歌的时候,她不再是自己。她是一个“远方”的女孩,心中充满了思念,是妻子等待丈夫的思念,是祖国分裂的日子里,情人在异乡等待爱人的思念。她是一个“蓝芳故里”的女孩,快步走到市集,对着拽着她衣衫的男孩深情地说:“亲爱的,放开我的衣衫……”。她是一个寒夜里孤独的女人,是一个劝弟弟出嫁的姐姐……她化作一曲曲诉说着心声,是一条抽出肠子的蚕,为人们送去快乐与忧伤的金丝。
![]() |
功勋艺术家宋涛 |
我看到那位“歌女”,静静地待在家里,像其他许多女人一样,忙着履行妻子、母亲、祖母的职责。她洗着一大盆衣服,修着刚刚停转的钟,匆匆赶往市场,满怀期待地迎接放学的孙子。“她确信退休后不会再从事演艺事业。她这么说,却不知道这个职业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她的血液和肉体。她不能放弃,我的孩子。”——功勋艺术家宋涛若有所思地对我说。她怀念舞台,多少回忆,多少遗憾,一想起就涌上心头……
她记得小时候,在安城忠城乡下,抱着爸爸看戏的情景。那时,她的家乡有很多戏班。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儿,父母为了得到她,不得不祈祷许久,所以她非常宠爱自己。嫂子在戏班里有个角色,所以她也带着她一起去。她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唱戏了,十二三岁的时候,她就跟着公社的戏班去荣市参加各种节日庆典。因此,她引起了省文化工作者的注意。
1957年,总政治部艺术团到安城演出,看到了一位美丽的歌唱女孩宋涛。艺术团想招收她。然而,宋涛的家人并不同意。对她的母亲和兄弟们来说(此时父亲已去世),这个女儿是家中的宝贝,舍不得割舍。直到1959年,宋涛17岁,义安艺术团成立,艺术家清松才前往安城“请宋涛回来创办艺术团”。宋涛的母亲和兄弟们爱她、思念她,仍然不同意。艺术家清松只好留下来劝说她三天,然后亲自开车送宋涛去了荣市。虽然宋涛热爱表演,也加入了艺术团,但年幼的宋涛始终无法忘记思乡之情和母亲。她哭得不行,还试图逃回家。 “幸运的是,每次我准备离开,走到门口,都能看到导演Trung Phong,他留着山羊胡,眼神凶狠,所以我……有点害怕。还有Kim Xuan(艺人Kim Xuan),她总是鼓励我,每天晚上她都会抱着我,让我依偎在她腋下,像妈妈一样寻找温暖,尽管我只大我两岁。而且我妈妈每两周都会来看我一次,所以我慢慢就习惯了。”宋涛说道。
在剧团里,宋涛唱歌、唱戏、演戏。1960年底,宋涛被派往河内学习声乐,1961年回到剧团。她演的第一个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也是她“演艺生涯的第一个角色”,是剧团1962年上演的戏《谭甘》中的谭一角。剧团在林鸿剧院演出戏曲的日子里,场场爆满。宋涛得知观众中有一位每天都来看她演出的老太太,深受感动……默默地流泪。演出结束时,这位特殊的观众在后台找到宋涛,哽咽道:“谭,你这么美,你的人生为什么要这么痛苦?”宋涛-谭当时也激动得哽咽了,心中涌起一股喜悦,她相信这是每个演员都渴望体验的:一个非常成功的角色。后来,宋涛凭借阮忠风导演的名剧《林河姑娘》中的乂女士一角,一举成名。这部在北方戏剧节上荣获四金四银的著名剧目《林河姑娘》被改编成民歌剧,让乂安民歌剧团(后来从文化剧团分离出来)和宋涛都登上了辉煌的巅峰。后来,也正是凭借《林河姑娘》的选段,宋涛在1982年归仁举行的全国歌唱比赛中荣获金奖。
人们还提到宋涛是《红山之火》(梁春豪作曲)中的杏小姐、《河码头》(阮忠风作曲)中的姐姐、《不是我》(阮忠甲作曲)中的廉小姐。此外,宋涛的名字还与当时的著名歌曲《遥远》(阮太祖作曲)、《望树想人》(杜润作曲)、《放下你的敖唵拉》(黄清作曲)等相呼应……宋涛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人鼓励她,强迫她一遍又一遍地唱。人们把她比作一只云雀,唱着它最清脆、最尖锐的歌声。
我问起宋涛演艺生涯,她慢慢地笑了笑:“我怎么能告诉你我所有的记忆呢?是的,我怎么能告诉你养育幼女和演戏的那些令人心碎的岁月(一年10个月的巡演,2个月的排练)。我怎么能告诉你怀孕时必须束着肚子上台表演的那些日子,在炮火刚刚停歇的炎热战场上表演的那些日子……她说,也许很少有人像她这样,为了追求演艺事业,她的母亲为了照顾5个年幼的孩子,跟随女儿在河内长途巡演和学习了25年。直到现在,每逢下雨天,她就忘不了1968年的那段记忆,当时她的第一个女儿还不满4个月,她就被送到兴安学习戏剧理论。一路带着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那时,女儿得了百日咳。咳嗽让这位年轻的母亲心如刀割。有人告诉她,寻找白玫瑰叶和白树叶可以治咳嗽。为了找到树叶,她一大早就借了辆自行车,从兴安到河内,途经列宁公园……偷白树叶,下午再骑车回来,正好赶上上学。孩子的病情没有好转,她便趁着几天假期,带着母子俩去河内治病。回来的路上,她下车时已是傍晚,从国道拐进学校还有十多公里,风雨交加。母亲只带了一小块塑料布,让女儿用来装孙子。母亲提着两个篮子,一个装面粉,一个装衣服,风雨无阻。那天,空旷湿滑的路上,只有两个女人和一个小女孩的影子,在风中摇曳。天色越来越暗,雨也越来越大。他们得等到闪电划过才能看到路。凌晨一点,三人到达了学校。妈妈哭着对她说:“早知道你要这么辛苦,我才不会让你去演戏。”她默默地看着,但内心深处,她认为,无论如何,她都永远不会离开聚光灯。
她说,虽然艰辛和辛酸,但她演艺生涯中的辉煌也值得骄傲:2次获得国家级金牌、1次获得国家级银牌、荣获胡伯伯章、1984年荣获功勋艺术家称号。对她来说,最大的骄傲是三次见到胡伯伯,为他表演节目、得到他给的糖果。第一次是1961年,胡伯伯回家乡时,乂安艺术团为他表演节目。接下来的两次是1965年,她参加了全北方歌舞节、去主席府为他唱歌、和他一起去看画展。1969年,她到河内为出国演出练习,希望见到胡伯伯,但听闻胡伯伯已经去世。当时,音乐家杜润根据义静省民歌《Gian ma thuong》改编的《望树思念》这首歌,正在寻找演唱者。杜润遇到了宋涛,两人练习了15分钟,然后录制并在越南之声广播电台播出。在那段悲伤的日子里,宋涛演唱的歌曲,与许多悼念胡伯伯的人们的泪水交织在一起……她说,唱起这首歌时,她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这首歌可能在技术上并不准确,但它却与我对胡伯伯的所有哀思和敬意产生了共鸣。”——宋涛回忆道……
1989年,宋涛离开民歌团,退休了。她忙于为人妻、为人母、为人祖母,仿佛这些年来一直亏欠着家人,才得以站在舞台上。然而,停下歌声并非易事。她说自己是一只鸟,情不自禁地歌唱。她热情地参与地方文艺活动,加入人口宣传队——计划生育……很多时候,就像现在,当有人来找她唱歌时,她清澈的歌声又会再次响起,仿佛从未被时间侵蚀,也从未蒙上尘埃。我望着她,眼前的不再是一位73岁的老妇人,而是一位20多岁的少女,她站在大海面前,渴望自己的歌声能够冲破万道巨浪,传到亲人的耳中……
文章和照片:水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