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摸
(Baonghean.vn)——本周的搜索冠军当然非“nưng”莫属。一个平时简单温柔的动词突然火了起来,不仅被网友热搜,还成为了热词。
是的,“nưng”这个词悄然升温,直到有一天,它从一位刚刚离开权力中心、做了几个月“好人”的前司法官员口中脱口而出。这件事发生在一个“nưng”一词再引人注目不过的场合。人们对这种行为的厌恶程度丝毫不亚于对这种欺骗行为的厌恶。一位曾在司法部门工作的上流社会公务员,利用自己在预算部门学到的知识,给当局制造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那些试图维护法律的人处于越位的位置。他才华横溢,却难以想出“nưng”——一个只有四个字母的动词,却如此神奇、如此迅速、如此危险地扭转了局面。光天化日之下,转眼间,局势就发生了逆转。一个看似明显违法的行为,竟然神奇地变成了……出乎意料的美丽和高尚!Nưng!好,不得不说我们的干部棒极了,甚至可以说是世界冠军。不用问,不用争论,只需要……词汇。脏则为净,浊则为清,恶则为善,庸则为雅。人们钦佩他的足智多谋,却又对他的虚伪感到不寒而栗。如果你对他的卑鄙行为感到愤怒,那么你对他如何逃脱惩罚的愤怒会加倍。
那些无意间看到胡志明市第四郡一个小女孩在电梯里被猥亵的视频的人,不禁心生恐惧。这个娇小、天真、稚嫩的女孩被一个肌肉发达的老男人强行拉了进去,他抓住她的脖子,热情地吻了她。我真心同情她那张天真可爱的小嘴,她刚才肯定唱了类似这样的话……“别哭,妈妈可以种果树,爸爸可以去工厂,爷爷奶奶可以开心地耕田”他不得不忍受着这种勉强闻到的一点香味。不过,说是“纵容”真是太巧妙了,真的是纵容吗?哦,除了我们这种怀疑论者,谁都会相信。哦,我忘了,胡志明市儿童权利保护协会也不相信,胡志明市国会副代表团也不相信。
全世界都在咒骂,似乎陷入疯狂,就因为人们想象出与几周前河内女学生被强吻案类似的场景,而这起案件预计会更加恶劣。相比之下,河内那起案件至少是犯罪,处罚即使轻,也只是20万越南盾作为入学证明。但这名曾担任该学院副院长的男子,没有强吻,从未猥亵,只有抚摸,而且抚摸“无处不在”!他既被抚摸以满足他的抚摸欲望,又一分钱也没花。一些有远见的人甚至担心此人会告发那些“诬告”他的人。真是苦不堪言!
平等是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应有的合理诉求。但在本案中,正义似乎被困在不够清晰的概念和有多种理解方式的法律术语之间。爱抚是一种“用言语和手势爱孩子”的行为。那么,这其中有爱抚的成分吗?你死定了!连千分之一的爱抚动作都算不上。没有问话,没有技巧,一只手拿着手机打招呼,另一只手用武术般的专业动作将孩子困在无法抗拒的境地,然后……亲吻挥手。但能称之为爱抚,他真是个天才的文字大师。
人们在他家门口扔泥土、喷字。这些极端行为当然应该受到谴责,但我希望他能理解他们。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像他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样。“百年石碑消磨,千年口碑屹立。”网上流传着“农被起诉了”、“农家被泼泥土”之类的谣言,哦,一个动词竟然变成了一个专有名词,用来指代某个人。是啊,光是叫他“农先生”大概就能让几百万人认出他是谁。如果这个绰号一直跟着他,那可比戴上临时手铐还要痛苦得多。他才华横溢,也“原本”有德,只是运气不好。但愿如此。
说到“nưng”(爱抚)这个词,我突然想起一个很多人试图解释的现象:一群人突然因为黑帮而疯狂。他们把那些为了宣传而烧车的纹身老虎奉为人间英雄。他们追捕他们,索要签名,寻找类似的服装,奇怪的是,“Bánh”(班)这个词甚至出现在……文学考试里。真吓人。这简直是对潜在黑帮分子的无偿宣传。究竟发生了什么?是偶像危机,还是仅仅是“nưng”(爱抚)一词的复杂化?
还有一个并非无稽之谈的故事,媒体上刊登了不少关于一位前省委常委的文章,他“占用了40多公顷林地,受到警告处分,却‘悄悄地’获得了二级劳动奖章”。可见,虚拟生活并非年轻人的专利,而且唯一的出路并非通过社交网络。在受到警告处分期间,他仍然拿着劳动奖章“自娱自乐”,这太虚拟了。他是虚拟的,但为他“制作”奖章档案的人也努力地将“nững”(能)这个词保留下来,并以新奇的方式发展。
考试作弊名单公布也引发轩然大波。网民们不禁要问,什么叫人道?几十个作弊者的人道,还是数百万受害者的人道?是啊,如果这是一场骗局,全国人民都会成为受害者,对吧?网民们提出的问题并非恶意:可以不公布考生名单,但为什么不公布家长身份?那些利用权力或物质优势作弊的人,明目张胆地剥夺了那么多人的机会。他们无视法律,践踏最基本的公平原则。既然说公布家长身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为什么其他案件就不能适用这种“人道”原则呢?杨志德、郑春泽,甚至前政治局委员丁罗泽,他们也有孩子,也有家庭。他们的孩子也遭受着痛苦,也遭受着可怕的伤害。 “军法不偏不倚”,故意违法者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其家人当然要承担这份不幸。古往今来,东西方皆是如此。更何况,这次事件中,那些不谙世事的学生并非无辜。他们心知肚明,自己是蒙骗进入这所学校的,我们教导他们要坚决抵制不法行为。从道德层面来说,他们本应抗议,应该站出来否认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谦虚、诚实、勇敢”正是他们的本性。但他们却保持沉默,甚至沾沾自喜地接受“毕业生代表”的虚假称号,而他们的实际成绩甚至连一个点都凑不齐。试问,他们是受害者还是共犯?
记住,超过14岁的孩子犯罪,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次,你们都快读完大学一年级了。你们是拥有投票权的公民,当然也应该对你们共同造成的一切负责。越南法律规定,未满16周岁的人属于儿童。显然,涉嫌考试作弊案的数十名考生都已经不再是孩子了,如果他们已经不是孩子了,就没必要……纵容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