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对中国采取果断行动
(Baonghean.vn)——澳大利亚议会刚刚正式通过了一项新的外交关系法,允许联邦政府否决地方政府与外国组织和政府签署的协议。
尽管澳大利亚已声明通过这项法律不针对任何国家,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中国身上,中国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签署的“一带一路”协议有可能被“抹去”。分析人士称,这是澳大利亚为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果断“举措”。防止影响力的增加中国——这个问题正引起澳大利亚政界日益严重的关注。
“一带一路”的脆弱性
澳大利亚议会刚刚通过的《外交关系法》将适用于澳大利亚各州和领地政府、地方议会以及公立大学与外国签署的所有协议。澳大利亚政府解释称,该国各州和领地正日益走向世界,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加强合作带来更大风险,需要从宏观管理层面进行更多磋商和评估,以确保各州和地方政府、学术和研究机构等按照联邦政府的总体外交政策行事。为此,《外交关系法》允许澳大利亚外交部长取消任何被认为不利于外交关系或与堪培拉外交政策不一致的协议。
![]() |
澳大利亚议会通过《外交关系法》。图片来源:ABC新闻 |
根据澳大利亚政府的公告,约有130项州和领地与30多个国家签署的协议可能受到新法的影响。而正成为公众关注焦点、并有可能成为这一“修订”机制首个“受害者”的协议,正是维多利亚州与中国签署的共同实施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项目的协议。这项协议之所以格外受关注,是因为自签署以来,该协议就遭遇了来自维多利亚州反对党和联邦政府的诸多反对意见。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本人也不断批评维多利亚州的这项协议,甚至有不少观点认为,《外交关系法》的通过是莫里森先生被迫采取的措施,目的是阻止维多利亚州推进“一带一路”框架内的项目。
新法通过后,澳大利亚贸易部随即表示,维多利亚州有3个月的时间向联邦政府证明“一带一路”协议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并确保法律条款的执行。然而,维多利亚州通过《外交关系法》的可能性非常低,这源于人们对2018年州长丹尼尔·安德鲁斯与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成竞业签署的协议的诸多担忧。当时,丹尼尔·安德鲁斯先生表示,该协议旨在实现维多利亚州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发展项目,从而促进维多利亚州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然而,维多利亚州与中国的协议却倾向于超越基础设施投资的框架,扩展到生物技术、农业、食品、化妆品等诸多行业。这种扩张趋势引发了人们对维多利亚州可能陷入专家警告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所面临的“债务陷阱”风险的担忧。无论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但澳大利亚目前还没有一个州像维多利亚州一样与中国签署协议,这一事实就足以引发重大质疑。
除了中国与维多利亚州之间的“一带一路”倡议协议外,其他一些协议也被列为高风险协议,例如中国与北澳大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和塔斯马尼亚州在投资合作、科学和南极洲通道等领域达成的协议。
![]() |
维多利亚州州长丹尼尔·安德鲁斯与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成竞业于2018年签署了“一带一路”倡议协议。图片来源:ASPI Strategy |
利益与主权问题
试图阻止维多利亚州签署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协议,被视为澳大利亚的果断举措,这肯定了鲍里斯·莫里森在近期与北京紧张关系中采取的强硬立场。考虑到双方一系列进展,例如澳大利亚禁止华为电信集团参与 5G 网络开发、呼吁对新冠病毒起源进行独立调查、中国对澳大利亚牛肉和大麦产品实施制裁,以及最近围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争议。发布了一名澳大利亚士兵的照片在阿富汗——澳大利亚指责这张照片是“摆拍的”。
澳大利亚通过《外交关系法》被视为不仅仅是一种外交回应,而且具有更深远的战略意义,因为人们认为近年来中国在该地区以及澳大利亚自身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2014年,中澳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仍然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除了互利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之外,澳大利亚政界对中国崛起、其在该地区以及澳大利亚自身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和干预的地缘战略担忧日益显现。
正因如此,澳大利亚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极为谨慎。“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者表示,参与该倡议是促进贸易、创造更多合作机会、为澳大利亚企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帮助澳大利亚扩大“一带一路”网络市场准入的机会。
![]() |
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对中国崛起采取了果断的应对策略。图片:《亚洲时报》 |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的安全和防务部门担心中国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干预会威胁澳大利亚的主权,削弱美国和其他大国在该地区的地位。当中国拥有港口、能源、道路等重要基础设施系统的外国所有权,并利用这些所有权作为影响澳大利亚政策的“筹码”时,这种风险就变得切实存在。北领地政府将达尔文港(美国士兵曾驻扎于此)租赁给中国岚桥集团,就是备受关注的项目之一。
澳大利亚出台《外交关系法》显然是想阻止未来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等等“达尔文计划”。但澳大利亚保守派认为,中国肯定会是澳大利亚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但在利益和主权问题面前,澳大利亚的选择永远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