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野生“特产”:有人致富,有人负债累累
饲养野生动物已成为一些家庭的一项丰厚收入,但也有不少家庭因负债而陷入困境。
宣光市新河坊三组关文捷先生的养鹿模式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关先生说,2009年,他投资了一个鹿棚,饲养了40头母鹿。由于精心照料,每年母鹿都会产下1头小鹿。养鹿6个月左右,每头鹿的售价可达1000万越南盾。
去年九月,Tiep先生以5亿越南盾的价格卖出了50头鹿。除了出售鹿肉用于繁殖,这些鹿群也被用来制作鹿茸。每年,Tiep先生家能收获约6公斤鹿茸,平均售价为每公斤2000万越南盾。这些利润帮助Tiep先生将鹿肉养殖规模从一家鹿场扩大到一家鹿场。
宣光省宣光市新河坊第三组关文捷先生家的养鹿模式和鹿角鹿养殖模式每年带来数亿越南盾的收入。
与鹿养殖相比,豪猪养殖模式正陷入困境,因为这些特产的价格日益下跌。曾经热衷于豪猪养殖的阮文台先生,来自宣光市新光坊第十组,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圈养野生动物的艰辛和不易。
杜先生分享道,2012年初,他投资1.2亿越南盾建起猪舍,买了7只豪猪饲养。经过3年的努力,家里的豪猪群发展到15只。他以为卖掉豪猪就能赚一大笔钱,却没想到豪猪的价格一路狂跌,养殖豪猪的价格只有200万越南盾/只,商品豪猪要按公斤卖。杜先生把整群豪猪卖掉,正好赚了1200万越南盾。
与Toi先生的情况类似,Yen Son县太平乡Tan Quang村的Nguyen Manh Hung先生也深受豪猪之害。据Hung先生介绍,在最高峰时期,一对不到三个月大的豪猪售价高达2000万越南盾。然而,从2015年至今,豪猪的价格突然暴跌至每对仅150万至170万越南盾,导致许多像他这样的家庭遭受重大损失。
目前,全省仅有66家野生动物圈养机构,圈养动物数量超过1万只,与2014年相比,圈养机构和动物数量减少了近一半。宣光省森林保护厅护林员梁春仲表示,圈养机构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起初人们盲目投资饲养动物,没有研究市场行情。因此,当他们大量饲养特殊动物时,它们的价值突然下降,成为许多家庭的“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