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与罗非鱼结合养殖降低对虾早期死亡率

August 7, 2013 20:49

胡志明市农林大学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最近举办了一场研讨会,探讨早期死亡综合征(EMS)或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HPNS)的病因。研讨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新内容是关于如何将虾与罗非鱼混合养殖,以降低虾的早期死亡率。

拟议的综合农业模式


研讨会上,科学家确认,EMS的病因是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一种名为噬菌体的病毒,该病毒通过口腔进入虾的消化道,产生毒素,损害虾的肝胰腺。

据EMS研究团队负责人、亚利桑那大学博士生陈友禄(Tran Huu Loc)先生介绍,他的团队初步找到了一种降低虾早期死亡率的方法,那就是将虾与罗非鱼混合养殖。然而,在实际养殖中,这种养殖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虾的一部分会被罗非鱼吃掉,而且罗非鱼会与虾争夺食物。陈友禄先生表示,他正在寻找克服这些局限性的方法,并将在完成测试阶段后公布这一方法。

针对这一问题,明富海产股份公司总经理黎文光先生表示,该公司目前采用罗非鱼与虾混合养殖的方式,在约100公顷的土地上养殖对虾。初步结果表明,对虾的死亡率比以前有所降低,公司也已部分解决了罗非鱼吃虾以及与同池虾争食的现象。

此前,在湄公河三角洲EMS综合症肆虐、科学家尚未找到病因的情况下,在朔庄举行的对虾养殖技术研讨会上,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国际农业合作署署长凯文·迈克尔·菲茨西蒙教授也建议疫区对虾养殖户采用混养模式,将对虾与多种其他水生物种结合起来,恢复对虾养殖。



对虾养殖与罗非鱼养殖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拯救疫病疫区的虾类养殖

在许多国家取得成功

凯文·迈克尔·菲茨西蒙教授表示,混养和综合养殖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已在全球许多国家的对虾养殖区得到证实。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采用了对虾-罗非鱼养殖模式,泰国采用了对虾-鲶鱼和软壳蟹养殖模式,菲律宾采用了对虾-罗非鱼养殖模式,以帮助减少病原体,从而恢复对虾养殖。

然而,一些地方官员仍然对综合养殖模式的有效性感到担忧,他们认为养殖产量不高,饲料投资成本也会增加,导致养殖效率低下。Kevin Michael Fitzsimmon教授表示,该模式不仅有助于减少池塘环境中的病原体,而且其产品的产量也非常可观。具体来说,在泰国罗非鱼池塘水体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实验模式(在理想条件下),对虾产量高达每公顷20吨,罗非鱼产量高达每公顷60吨。

在混合养殖或混合养殖技术方案中,养殖户可以使用多种不同但相互补充的养殖对象,例如:虾、鱼、蟹、海藻……来构建养殖模式。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应用多种混合养殖和混合养殖方式,例如:沉淀池养鱼、虾池网箱养鱼、池塘养鱼养虾,以及利用罗非鱼养殖水养虾,再利用虾养殖水种植海藻的组合模式。在越南,一些虾农也使用罗非鱼来处理沉淀池水,从而高效地为虾池供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罗非鱼与虾共养或组合养殖模式因其对虾养殖的实际效果而变得流行。罗非鱼有在池塘中混合水层的习性,有助于改善池塘底部和水源。罗非鱼还会吃掉池塘中的有机碎屑,从而有助于减少池塘中的废物量,限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并刺激有益藻类的生长。此外,罗非鱼还能破坏一些携带病原体的中间宿主并吃掉死虾,从而有助于限制池塘中病原体的传播。


据(NNVN)-LC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对虾与罗非鱼结合养殖降低对虾早期死亡率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