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粉加工厂的环境污染
(Baonghean)-太平洋海产进出口贸易服务股份公司鱼粉加工厂发出的恶臭,我们多次请求厂主处理,但都无果。在琼立乡(Quynh Luu)琼心村,许多村民被迫向县政府和省政府“求助”。通过民众的请愿,我们来到了这个位于迈江河畔的小村庄,发现了更多值得讲述的故事……
由于房子离鱼粉加工厂只有几百米远,黄文楚先生是琼立乡(Quynh Luu)琼心村众多居民中的一员,他们总是要忍受工厂烧炉子时散发出的恶臭。楚先生愤愤不平地说:“在琼心村,你随便问问村里的人,他们都会说,像我一样,他们受不了工厂烧炉子烘干鱼时散发出的恶臭!我们多次去工厂请示老板,想办法解决,但他们却置之不理。”另一位居民吴家贤先生继续说道:“每次炉子点燃,臭味都会弥漫开来,从1A国道到工厂的路上也弥漫着臭味,因为运送原材料(主要是鱼)的油罐车漏水到地里。此外,臭味还通过排水沟飘到拉泰(Lach Thoi)地区。起初,他们从当地人那里拿鱼来加工,所以味道还好一些。但后来,原材料就从像门楼(Cua Lo)、演州(Dien Chau)甚至清化(Thanh Hoa)这样的地方拿来了。这些地方的鱼都散发着腐烂的气味,让人难以忍受。”
太平洋海产进出口公司鱼粉加工厂废物收集和处理系统。
平阳泰国海产进出口贸易服务股份公司总经理阮文泰先生表示,工厂刚刚投产,电源不稳定,很多时候原料运回来都要等4-5个小时才能有电让机器运转,这时候就难免会闻到鱼腐烂的味道。而且由于工厂才2012年5月才刚刚投产,大家对这种奇怪的味道还不太习惯,所以有时候进来捣乱是不合适的。在投资这家鱼粉加工厂之前,阮文泰先生咨询了多家工厂,最终选择了闭环生产线,即将新鲜的鱼原料打入水坝,然后进行干燥,再经过热处理释放蒸汽变成粉末。污水处理系统有4个沼气池式封闭沉淀池,设计排量为30m3/h。
实地考察该工厂的鱼粉生产线,我们发现与Thai先生的介绍存在诸多差异。在原料鱼料进入传送带前的采集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成群的蛆虫在地上爬行,并伴有令人作呕的腐鱼恶臭。我们观察到,该工厂没有冷藏库来保存原料。在加工过程中,随着水被抽入污水处理系统,鱼腥味通过烟囱挥发,直接排入天空,没有经过任何其他处理步骤。因此,人们“抱怨”无法忍受腐鱼味和烧炉时鱼干的味道,是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家工厂的建设和运营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伴随着大量外国人(中国人)的频繁出入。记者在厂区时,统计到厂区内共有9人(包括男女,年龄分中青年两种),但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却只能拿出7本护照。谈到这个问题,泰先生说:“因为企业从中国购买了生产线,所以派了3名技术人员来组装和指导操作;此外,还有他们的妻子、孩子(2名在河内上大学的年轻人)和一些朋友,他们偶尔会路过这里,顺便看看我们。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向公安局报案,申请居留。”
据琼立乡领导介绍,虽然派了乡警督管,但地方政府还是管不了那么多,主要还是靠企业自觉举报。以前账簿上只有四五个人,现在看到9个人,有点让人意外!
随着众多中国人的频繁到访,外国人冒用当地人的名义和土地在琼立县“非法投资”的怀疑越来越强烈,尤其是最近我们要求查看工厂的进出口账簿时,这里的领导给了我们一个相当天真的回答:“我们只有两家人互相帮助,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事。”
位于琼立乡琼心村的这家日产30吨的鱼粉厂投产仅两个多月,就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整改。琼琉县人民委员会主席黎德强表示:“在收到群众反馈和乡政府的认可后,县人民委员会已委托自然资源与环境厅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检查,但目前尚未收到具体报告。关于外国人的管理,他们持有入境签证,当然可以自由出入,但在工厂居住期间,必须定期接受监督和监管。县政府将指示对此事进行更严格的检查。”
企业污染环境确实有理有据,但污染程度如何?污染程度又如何?尤其是琼立鱼粉加工厂的外国人管理问题,更是紧迫而敏感的问题。我认为这已经不再只是琼琉县的问题,需要省级主管部门介入,以免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宣海 - 丛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