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创新”的人

January 30, 2014 09:35

(Baonghean)-河内春回大地,北风依旧凛冽。我们来到国民经济大学宿舍,与宏观经济学权威专家高居培教授见面。还有什么比聆听他的人生和事业更有趣的呢?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高举创新大旗”的先锋群体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疯狂的“艺人”,一个带着“品牌”的艺人。

Nghe先生从事宏观经济学

高居培教授生于1936年平年,父亲的家乡在春园村(现为演州县演平乡),母亲的家乡在安城县永清乡披锦村。他远离家乡,游历过许多地方,去过许多国家,在众多大学任教,指导过许多医生、硕士,也曾担任过许多教育委员会委员。但回想起家乡,他依然记忆犹新,对村里的人感到既有趣又陌生。虽然衣食无忧,几乎人人都能用汉语和法语写几句,也就是“懂外语”,人人都能用民歌、谚语、读“侨”字。据研究员吴德盛介绍,乂安人虽然过着“贫穷但不低劣”的生活。这些正是他塑造乂安人独特气质的基本步骤。

Giáo sư Cao Cự Bội. Ảnh:  Ngô Kiên
曹簇波教授。照片:吴建

乂安的性格和本质在他身上根深蒂固,以至于在人生的起伏跌宕中,他仍然以在许多“国计民生”问题上“说三道四”而闻名。他游历过许多地方,融入过许多观点,却默默地拥有着“疯狂”的性格,但正是这份“疯狂”经过提炼和培养,为生活贡献了许多值得感恩的事情。同样奇怪的是,在贫困的演州故乡,在三月和八月辛苦劳作赚取稻谷和红薯温暖人心并非易事,但后来“因缘”降临到他身上,或者反过来,让他在17岁时离开家乡,去学习一个“天价”的职业:外汇交易员。这个职业与当时大多保守的教学方式格格不入,在贫瘠的乡村里以韩农为中心,却充满了对学习的热情。他从谅山国家银行“直”到义安中央银行,一路“直”过,却依然保持着纯粹的义河人性格,在货币、盈余、通货膨胀等模糊概念的领域里“坐”着。学习这个职业充满了概念和质变,竞争的地方是“车马如流水”的首都,但他依然创造并肯定着自己的声音,这也是学习的典范。

自1960年被中央银行派往国立经济大学学习,随后被留校任教、从事研究,担任金融和货币领域的研究生和高级研修生,如今已成为自己潜心钻研的专业领域的活跃顾问。从此,在众多“藏龙卧虎”之中,他既以保守义河学者的耳朵静静地接收和聆听时代的繁华变迁,又以一位懂得顺应时代、敏锐洞察形势的学者的头脑进行分析,冷静地提出难以撼动的见解。当年“高举创新旗帜”的故事,便是其中一例。

回到这个故事,似乎在那位德高望重的经济学教授心里,那股到了“极端”地步的热情还没有消退。在解释“极端主义”一词时,他笑着说:“这也是‘人民选择’的一种特质。”如今,提到革新时期,我们经常提到“10号合同”,即关于农业经济管理改革的第10/NQ-TW号决议。但“10号合同”直到1988年4月5日才颁布实施。然而,最早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领域之一,就是海产品出口领域。早在1986年之前,一个调研组就对北部沿海省份的海产品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渔民“打破藩篱”的需求已经达到了顶峰,他有幸参与了那个调研组。调研组意识到海产品进出口活动需要建立自主核算机制,并在1985年至1986年期间坚持不懈地建议建立人民自主转化机制,其口号是“以土地养海,以海养土地,不等待”。为国家”。

这一建议被采纳,在海产品出口领域引入市场经济机制迅速打破了僵局,消除了所有累积的债务,解决了诸多困难,并带来了超乎想象的经济效益。该团体的成员继续受邀为其他领域和活动提供咨询,从具体到宏观,成为“市场旗手”、“创新旗手”……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保守而停滞的商业思维中,“创新”的概念仍然颇为“奢侈”。因此,为了捍卫创新,人们必须走极端,甚至“疯狂”。必须理解,这里的“疯狂”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疯狂,而是一种维护尊严、维护政治观点的特殊形式。因此,高居培教授被认为是越南金融货币体系创新进程的发起者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初实施了双层银行体系。

同时向两位国家元首提供建议

作为国立经济大学财政-银行-会计系主任、宏观经济专业教材主编和合编者,加上参与实践研究和大胆建议在基层取得巨大成功的成果,高居博教授深得信任,受邀担任部长会议主席杜梅同志的顾问团成员(1988-1990年)。

1988年8月,高居博教授受邀出席部长会议常务委员会。谈到解决金融转型问题时,大家都很紧张。教授受邀发言,他的观点让与会者更加紧张。当时,他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国际研究以及自身的研究,指出我们在金融转型方面遇到困难,因为我们的经济仍然面临困境。当时的关键问题是我们仍然处于封锁状态,恶性通货膨胀的问题尚未解决。我们当时能做的就是通过实施超高利率来解决抑制通货膨胀的问题。如果实施超高利率措施,通货膨胀率会迅速下降,确保转型的稳定性,但也会损害一些经济活动、领域和组织。这可以说是使用杀虫剂,即清除“通货膨胀的虫子”,但也会给经济的“身体”和“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损害。

当时,杜梅同志默默地听着,没有任何意见或结论。大家都担心他,因为他敢于“说怪话”。他自己也松了一口气,因为他多少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然而,1989年4月,我国政府实施了超高利率政策,年利率高达18%。通过这一政策,宏观经济逐渐稳定下来,我国在没有外界任何援助的情况下,成功控制了恶性通货膨胀,从1986年的774%降至1989年的34.7%,1992年降至14%。因此,在预算结构、银行业务转型、财政政策等其他问题上……当被问及他的意见时,他总是给出犀利的建议,充满见解和勇气。有一次,杜梅同志见到他,指着他开玩笑说,这是“一个喜欢编造故事的人”。

同样在1988年,高居波教授受凯山·丰威汉总统邀请,担任宏观经济学顾问。高居波教授意识到老挝的社会经济状况具有诸多独特之处,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了建议。凯山总统最“钦佩”他的一点是,他成功地建议将银行业务转变为两级市场经济:国家银行和商业银行。考虑到金融市场的特点是区域性而非行政边界或政府性,当时教授建议老挝设立区域性国家银行。此外,他还就税收制度、预算和预算结构的构建提出了具体建议。

纯粹的“疯狂”

扁担两端扛着“人生的包袱”,一边是沉甸甸的“义家货”,一边是书籍,是经过研究者精挑细选、评估的新知识,他有了许多突破性的、新颖的思想和著作。我们可以形象地说,他就像一棵树,根植于乡村,但花叶饱经风霜,结出累累硕果,初尝未必甘甜,但回味无穷。

一个乍听之下像笑话的故事是:高居博教授虽然是金融(尤其是货币)领域的权威专家,曾任国家银行董事(1988-1989年),并且是一位著书立说、教人如何经济学和赚钱的人,但直到他的妻子提前从家乡退休后,才借钱勉强维持生计,才有足够的钱在国立经济大学的宿舍里买了一套房子。也就是说,他把“家庭”财务“直接外包”给了妻子。

至于高居博教授,他一直以教师自居,直至退休都任职于国立经济大学。他只把其他工作视为兼职。他说,兼职时,要做自己,说自己的话,不必在乎名利。另一方面,离开家乡时,要考虑维护家乡的荣誉;走上讲台时,要考虑维护教师的荣誉;在校外工作时,要考虑维护学校的荣誉;出国时,要考虑维护国家的荣誉。只要快乐地去做,自由地去思考,不必屈服于任何“权力”。

高居培教授认为,义河学者受世人尊敬,不仅因为他们有才华,更因为他们有德行。才华并非仅限于义河学者,许多地方都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伟人。但人们更尊重义河学者,因为他们有德行,并且懂得保持德行。他坦言,他们这一代人只有一点令人敬佩:奉献精神,甚至是献身精神。要奉献,就必须不断学习和研究。当别人称他为义河学者时,他非常高兴,他也坦言自己身上有义河人的执着。

吴建-陈海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疯狂”“创新”的人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