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越教副教授享年80岁
(Baonghean) - 应 Ninh Viet Giao 副教授的邀请,我多次收拾行李前往荣市参加他主持或出席的会议,例如 Phan Boi Chau 会议、Nguyen Truong So 会议、Nguyen Cong Tru 会议、Ngo Duc Ke 会议、Phan Thuc Truc 会议、Con 寺会议,以及最近的蛇神:Hac Linh Son 寺的 Thanh Hoang 会议......
(Baonghean) - 应 Ninh Viet Giao 副教授的邀请,我多次收拾行李前往荣市参加他主持或出席的会议,例如 Phan Boi Chau 会议、Nguyen Truong So 会议、Nguyen Cong Tru 会议、Ngo Duc Ke 会议、Phan Thuc Truc 会议、Con 寺会议,以及最近的蛇神:Hac Linh Son 寺的 Thanh Hoang 会议......
我记得,我在一次会议上说过,以后义静省要是有什么会议,只要是宁越教组织或主持的,就请给我发邀请函,让我有机会参加,然后……回我的家乡。因为我相信那些会议质量很高——这要归功于他精心撰写的引言,以及他挑选的报告,这些报告大多是顶尖专家,都是他在很多地方,尤其是首都,都值得信赖的同事和朋友。
宁越教副教授和55年辛勤工作的书籍
伴随会议而来的是书名,不断出现,这本书名呼唤着另一个书名。因为当一个大方向形成一个体系时,一切都按照其流程运行,从小到大,从窄到宽,很难说在哪里停止,只要上帝赐予人们健康,首先是清晰的头脑。
他从1995年就开始生病,进出医院的时光,以及治疗的艰辛,他已经忍受了15年多。在堆满书籍的公寓里,看着他从办公室搬到隔着厚厚墙壁的外屋——接待客人、聊天、吃饭、休息……那个画面,三十年前如此,现在依然如此;唯一的区别是空间似乎缩小了,变得更加局促;家具简朴而陈旧,与正在蔓延到每个地方、每个家庭的舒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健康衰退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但头脑清晰却可以像他一样,通过训练和保持,直到七十、七十五、八十岁。智慧永不停歇地运转。
而产品就是书名。让我们回顾一下他55年写作生涯中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他亲自撰写、合著或编辑的。
从《越南谜语》(1958年)开始,到《爱国报》(1961年),这是他毕生追求的伟大事业的开端:乂静民俗文化:乂静监歌,与阮同志合著(1962-1963年);关于乂静民俗(1982年);扛柚子过河(乂静民间笑话 - 1992年);乂静民间故事宝库 - 4卷(1993-1995年);乂静民歌宝库 - 2卷(1996年);乂静诗歌宝库 - 9卷(1999-2000年);......
从民间文化到书面文学:义静的苏联诗歌和文学(1971年)、义静——现代作家的面孔(1990年)、武廉山的诗歌和文学(1993年)、义安儒家学者的诗歌和文学(1995年)、义安石碑(2004年)、《越南文学选集》第19卷和第31卷(2000年)、《义安爱国革命诗歌文学选集》(待印2卷)......
他的研究范围从民间文学、书面文学扩展到文化领域,从文化延伸到社会学、风俗学、民族学、历史学、地方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和类型……代表作:《乂安省的村庄习俗》(1998年);《乂安省的传统职业和手工艺村》(1998年);《乂安省的祭神习俗和传说》(2000年);《乂安省的民间饮食文化》(2001年);《乂安文化论——第一卷》(2003年)、第二卷(2007年)和即将出版的第三卷(2012年);《越南祖国的乂静》(1975年);《乂安省:历史和文化》(2005年);義安:人才辈出之地(2006年),之后又出版了非常有价值的著作:《義安文字词典》(2008年)以及一些已完成的汇编著作:《義安山区少数民族文化》、《義安民俗文化》;……
在既深入又广泛的旅程中,他继续出版了新记(1992 年)、演州(1995 年)、琼琉(1998 年)、南丹(1998 年)、祥阳(2003 年)、归合(2003 年)、兴原(2009 年)和宜禄(待印刷)等县的地理记录,目前正在出版《宜安全志》-22 卷,(每卷 500-1,000 页)一部宏观著作,这是宜安省党委和人民委员会发起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项目,他是该项目的负责人和主编,其中包括《宜安地名词典》。
他的著作,无论在河内、胡志明市还是义安出版,都经过认真、诚实的编撰。这些著作一直是全国民间文化艺术和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参考资料。许多大学的毕业论文、研究生的硕士和博士论文都引用了他的著作。
有人称他为“义安地方人”,有人称他为“义静学者”,有人称他为“在义安贫困中寻找真金白银的人”,有人称他为“拯救义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有人称他为“为义安民俗遗产注入活力的人”。他曾多次荣获义安省民俗协会和人民委员会颁发的奖项,但宁越教的最高奖项是2001年的国家奖。
无论是在家乡的义静人,还是像我们一样远离家乡的人,只要我们有起源感和历史感,都会因此而对他心怀感激。
说到宁越教,也就说到一位培养了好几代学生的老师,虽然他站在讲台上的年数不多,大概只有10年左右。之后他在一个部门当公务员,但是他是一位拥有教师资格和职业威望的公务员。我最近收到的他写的一本书是《黄叔康中学(1955-1975)》,前半部分概述了学校在1955-1965年和1965-1975年两个时期的历史;后半部分是一些老师和学生的肖像,在我看来,它很有历史价值。通过记忆,通过作者的呈现,阅读它就像一面微型镜子,可以重新认识两次战争期间北方的教育景观。因为Huynh Thuc Khang(义安)以及Phan Dinh Phung(河静)、Lam Son(清化)、Le Hong Phong(南定)、Tran Phu(海防)、Hung Vuong(富寿)都是当时教育图景中的亮点。
在“回忆录”这个领域,他仍然有足够的资本去写出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关于“我”的故事,关于“我和义安”的故事,关于我作为一名教师的故事,更不用说我扮演的许多其他角色。他是一个有两个祖国需要铭记,有值得尊敬的老师,有值得忠诚的同事和朋友……生活和事业的方方面面,如果都写下来,我相信会很有趣,也很感人。
对我来说,就像三四十年前一样,他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照见并克服困难。在我看来,克服困难不如克服困难更难。通过他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例子,我理解了什么是人生的辩证法和悖论。没有困难就没有收获,只有战胜困难的收获才是宝贵的、值得珍惜的。
他出生于1931年(新妹年),但他的出生证明上写的是1933年5月15日。为了协调,我选择2012年作为他80岁生日。正因如此,我继他75岁时发表的上一篇文章之后,又写了这篇文章,文章中署名的是我和宁越教副教授。
我最后想说的是,社会制度已经过去,也终将过去;个人的学术文化理念和思想或许会改变,但人民是无限伟大和永恒的。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传承和发展,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依然存在的东西,也是永恒的。宁越教文化和民间艺术作品的创作素材都属于人民,我相信它们将永垂不朽!
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