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佩珠——20世纪初爱国儒生的典型

October 28, 2016 09:23

(Baonghean.vn)——20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在我国全境建立保护国,并进行大规模的殖民剥削。面对这种局面,一批爱国儒生奋起反抗法国殖民者和阮朝统治。其中,最杰出的人物就是革命家、全民族的伟大导师潘佩珠。

Phan Bội Châu (1867 - 1940)
潘佩珠(1867年 - 1940年)

潘佩珠于1867年12月26日出生于义安省南丹县南和乡丹尼村。他自幼便表现出爱国热情,17岁时便撰写了《平西北伐宣言》,张贴在村口榕树上,声援北方抗法起义。

19岁那年(1885年),他与好友陈文良组建“勤王学士”队伍(60余人),抗法作战,但因遭到敌人的恐吓而不得不解散。

此后,潘佩珠前往顺化任教。由于他的才华,官员们请求成泰王免除他的刑罚。正因如此,在庚子年(1900年)的乡试中,他以最高分(嘉元)考入了乂安考场。

通过考试后的五年内,潘佩珠走遍了越南,结识了潘珠贞、黄石康、陈贵盖、阮上贤、阮咸(又名张拉阮成)、邓阮灿、吴德克、邓泰丹、何思健、黎欢、阮权、武等爱国人士。黄、乐戴、...

1904年,他与阮咸等20余名同志在广南省成立维新会,以驱逐法国人,推举阮朝后裔邱爱厚强德为会长。

1905年,他与邓嗣敬、邓八和到中国,后又到日本,请求日本帮助维新会驱逐法国人。

Một số lưu học sinh trong phong trào Đông Du (1905-1909).
东渡运动时期的一些留学生(1905-1909年)。

1905年6月,潘佩珠和邓嗣敬带回了一批有关越南亡国史的书籍。1905年8月,在河静,他与维新会的核心同志们商议,制定了行动方案:迅速派遣强德侯爵奇义出国;成立农业会、贸易会、学习会,聚集群众,为会务提供资金;选拔一批聪明好学、能吃苦的青年,送他们出国留学。

1905年10月,潘佩珠带着3名年轻人返回日本,随后又带回了45名年轻人。1906年,强德前往日本,并被安排到禅武学校学习。从那时起到1908年,在日留学生人数已达约200人,他们生活在一个名为“公宪会”的纪律严明的组织中……

1908年3月,“反税运动”(即越南中部反税运动)在广南省兴起,并迅速蔓延至其他省份。维新运动和维新协会的许多成员遭到法国殖民者的镇压,被捕。

Bia tưởng niệm do Phan Bội Châu dựng tại Nhật để ghi nhớ công lao của người bạn lớn Asaba Sakitaro.
潘佩珠在日本为纪念他的好友浅叶崎太郎的贡献而立的纪念碑。

尚未弥补这一损失,该协会的两名代表黄光清和邓平清在从日本返回交趾支那接受同盟运动捐款时被法国人俘虏。随后,法国和日本签署了一项条约(1908年9月),根据该条约,日本政府下令驱逐越南留学生。1909年3月,强德和潘佩珠也被驱逐出境。

1910年底,潘佩珠从广东调集大批成员(其中约50名青年)到班坦(今暹罗)建立基地,共同耕耘、学习、练习武术,为日后的民族复兴大计做准备。

1912年6月,南北越三地众多代表在中国广东刘永福宗祠召开“大会”,决定解散维新会,成立越南光福会,即把君主制改为民主制,驱逐法军,光复越南,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

Nhà tưởng niệm cụ Phan Bội Châu ở thị trấn Nam Đàn chuẩn bị được khánh thành. Ảnh tư liệu
南丹镇潘佩珠纪念馆将于10月29日揭幕。图片由越通社供图

尽管使命发生了变化,潘佩珠仍然保留了其任越南光复会临时政府主席的职位,以赢得国内人民的支持。

此后,越南光复会派出部分成员回国,旨在“唤醒民众”,“振奋民族精神”。尽管炸弹和手榴弹引发的骚乱只是零星发生,但仍在国内外引发舆论,促使法国当局加大恐怖力度,逮捕并杀害了许多人。潘佩珠和强德被定为主谋,并被法国殖民者和南朝政府缺席判处死刑。

1913年,法国殖民者派人到广东与总督龙德光“谈判”,要求逮捕潘佩珠等该会重要成员。1913年12月24日,潘佩珠被捕。然而,由于当时身处北京的阮上显,龙德光未能将潘佩珠交给法国人,而只是将他囚禁在广东监狱,直到1917年2月才获释。

Trường THPT Phan Bội CHâu Nghệ An.
义安省潘佩珠高中。

出狱后,潘佩珠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22年,他追随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筹划将越南光复会改组为越南民族党。在时任共产国际南方局负责人、东方委员会委员阮爱国的建议下,潘佩珠计划转变政策,转向社会主义,但尚未改过自新,便于1925年6月30日在上海被法国殖民者绑架,押回越南,被判处终身监禁。

面对全国人民争取释放潘佩珠的斗争,在瓦伦总督的调解下,他才获准返回顺化边五。在他生命的最后15年里,他(当时被称为边五老人)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格,不断通过文学和诗歌传播爱国主义,深受人民爱戴。潘佩珠于1940年10月29日在顺化逝世。目前,乂安省的一所专科学校、河内的一条大街以及全国各省市的许多街道和学校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和平

(合成的)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潘佩珠——20世纪初爱国儒生的典型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