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国家重点学校
(Baonghean)——55年来,荣市技术大学(SPKT)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实现成为全国重点技术大学的目标奠定了基础。在学校第25次党代会召开前夕,《义安报》记者采访了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黄氏明方博士。
![]() |
电气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 |
记者:博士,请问学校近年来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绩?
黄氏明方博士:在过去的任期内,荣工艺师范大学党委努力克服困难,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组织实施校党代会决议,取得了许多突出成绩。
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和培养专业,注重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培养结构,提升培养质量。目前,学校拥有2个硕士专业、10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和17个专科层次职业,培养学生约8000名。学校尤其投入资金培养以下专业的国际骨干职业教师(GVDN):机械制造技术、汽车技术、电气电子工程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技术;5个东盟地区重点专业:控制与自动化工程、机械工程、焊接技术、信息技术、空调工程技术;其余专业为国家级重点专业。
学校毕业生大多就业创业,收入稳定,不少已成为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职业教师和知名技术人员。
荣市技术教育大学自2014年起开始培养电气工程和机械工程两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目前,该校正在向教育培训部申请开展三个技术教育专业的试点培养,并积极筹备2020年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条件。
在师范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方面:2010-2015学年,学校已为数千名职业教师提供师范和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学校已开设5个师范培训项目和18个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此外,学校还为参与劳务输出的人力资源部门举办职业培训管理培训,培训对象包括职业培训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和外语培训。
自2012年起,学校获得职业培训总局批准,可以按照国家职业教师和工人五级职业技能等级表,组织开展工业电气、信息技术(软件应用)、汽车技术、金属切削、焊接技术、工业电子等6个工种的1至4级职业技能评估。2013-2014学年,学校为老挝职业教师和众多在校老挝学生提供了师范培训。这是国际合作的一个新的发展,肯定了学校培训和发展的质量和声誉。自2014年10月起,学校获准为参与日本市场劳务输出的工人组织日语技能评估。
在科研、国际合作和劳务输出方面:荣市技术大学是职业教育和技术科学领域的质量研究机构。学校承担了数十项校级和部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为提高培训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还积极推进培训和科研领域的国际合作。学校教师参加国际科学研讨会和会议,数十名年轻教师和优秀学生被派往国外进行研究生培养。学校正与捷克、德国、韩国、台湾、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多所学校合作互派学生。学校还与英国文化协会、城市公会和威斯敏斯特国王学院合作,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职业技能评估中心。
为提高培养质量,将培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校与鸿海集团(富士康)、福斯莫萨集团、丰田公司、机械安装公司(LILAMA)、松达公司、机械安装公司451、胡志明市、班韦水电站等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先进的生产管理组织为学生的实习、实验提供服务。
关于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上一届学校党委、董事会始终把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作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突破口。为此,学校在整个任期内积极营造一切有利条件,致力于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目前,学校现有教职工320余人,另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经营单位的科技人员担任客座讲师。85%以上的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其中副教授1人,博士21人,在职研究生18人。其中,参与教学和指导职业实践的教师中,30%拥有5/7级至7/7级职业技能。8名教师正在接受国际教育学二级培训,6名教师已完成国际级职业技能评估师培训第二阶段。
关于设施:荣市工艺师范大学场地宽敞,规划集中,总占地面积50公顷,设施和教学设备投资日益同步和现代化,配备齐全的实验室、练习室、办公室......
学校经过55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荣获党和国家授予的多项殊荣:三等劳动奖章(1985年)、二等劳动奖章(1990年)、一等劳动奖章(1995年)、三等独立奖章(2004年)、二等独立奖章(2010年)。学校连续多年荣获劳动荣军社会部授予的优秀竞赛旗和政府授予的优秀竞赛旗。
![]() |
学校董事会与河静省福斯莫萨公司就培训和劳务供应开展合作。图片:Sy Minh |
记者:为了顺利实现将荣市技术大学建设成为国家重点技术大学的目标,能否介绍一下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
黄氏明方博士:为了实现突破和发展,荣市技术教育大学正在制定项目,力争被政府列入投资高校名单,并根据越共十一届八中全会决议(第29-NQ/TW号决议)的精神,将其建设成为国家重点技术教育大学。未来,我们将发扬传统和优势,按照《2011-2020年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要求,培养一支职业教师队伍,特别是国家、地区和国际重点职业的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和经济人才,以满足义安省乃至全国的人力资源需求。未来,我们将重点落实好以下基本方针和措施:
——从根本上创新培训模式、方法、计划和途径,面向实践和应用,将学校培训与中部地区和全国职业教师和技术技术人力资源的使用需求结合起来。
——到2020年,制定适合学校优势和社会需求的技术教育学和工程学硕士学位培养计划,积极筹备培养博士学位的课程、师资和设施条件。
——在职业培训、实用工程师培训、职业教师培训等方面制定标准,逐步与区域和国际接轨。首先,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英国城市与行业协会合作,实施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教师评估中心(职业技能和职业教育学)的项目。
- 按照产出产品的质量、数量和效率要求,创新管理体系。保持并持续有效地执行符合ISO 9001:2008标准的质量管理流程。严格控制培训环节,确保达到质量目标。
-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达标、专业素质高、师资队伍健全、服务学校发展的管理队伍。营造专业化的工作氛围,尊重人才,培育质量文化,营造符合大学标准的学术环境。
——加强培训质量保障条件建设,同步规范投入建设教学设施和设备,逐步与国际接轨。实施突破性措施,提高科研效率,将科研成果与提高培训质量、技术成果转化结合起来。加强培训与科研领域的国际合作,发挥资源优势,提升培训水平。
——深入推进设施和教学设备投入,突出重点领域。重点投入部分专业教学设备、部分实习车间、实验室和标准化电子图书馆。
记者:谢谢医生!
PV(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