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安佛教——永远与祖国一起闪耀——第一部分
秉承“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精神,佛法与民族同在。自古以来,义安佛教为越南佛教僧伽、祖国和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报效宗教、热爱祖国、献身宗教”的传统,至今仍在被僧尼、佛教徒和其他宗教信徒传承,传播善良和人道的价值观,为人民的和平幸福和义安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第一课:
人生启迪
那些一年来,义安佛教得到了发展。 在许多方面都十分强大n. 僧侣、尼姑、寺庙住持已活跃开展弘扬佛法工作,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政策和佛教僧伽章程。佛教徒积极开展佛事活动“有益于道德和生活”” 通过具体的行动和行为。
源头永流
和许多越南人一样,对许多义安人来说,去佛塔拜佛已经成为一种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特色。佛塔的顶、钟楼、经声和诵经声,都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熟悉而不可或缺的事物。

有的人来到寺庙,是为了修行,在清净的空间里寻找心灵的宁静,驱散人生的一切烦恼和困苦;有的人来到寺庙,是为了欣赏风景;有的人自愿皈依三宝,一心皈依佛,参与祈福,为家人、家乡、国家祈福平安。
谈及皈依佛教的缘分,居住在荣市义风乡4村的退休干部阮氏香女士(80岁)分享道:“从小,我有时跟随祖父母和父母去寺庙。每次去寺庙,我都感到平静和舒适。如今我老了,孩子们也长大了,我每天早晨经常跟随佛友们去大寺(又称悠乐寺)修行。寺庙里悠扬的钟声和袅袅升腾的香烟,总是能给人一种平和、宁静、放松的感觉,让人回归本源,回归人生的真善美。”
位于南丹县红龙乡的仁塔遗址。图片来源:Thanh Duy 义安佛教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统治时期义安佛教发展最独特的遗迹是仁山寺、仁塔(建于公元623年,现位于南丹县红龙乡)以及这里的佛舍利崇拜。
副教授,阮光红博士 - 历史系,教育学院(荣大学)
尤其是在李朝时期,魏明王李一光在白玉县(今杜良县)修建了许多大型佛塔。1299年,太上皇陈仁宗回到安子山出家,创立并领导了竹林安子禅宗。竹林安子禅宗是越南皇帝亲自创立的独立禅宗,其思想以“和光同陈”、“古陈乐道”和“出世间”精神为核心,成为越南佛教的主流思想。郑国王陈国康在安琼地区修建了佛塔和宫殿。
从此,乂安省成为了佛国,同城地方成为了整个乂安省还州地区的佛教中心。

经过多个时代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尽管国家经历了兴衰,但越南佛教,特别是义安佛教始终表现出伴随国家的精神;成为人民的精神和心灵支柱。
在争取民族独立和统一的斗争中,许多佛塔成为藏匿干部、聚集群众的场所。许多宗教场所被拆毁,集中物资设施支援民族抗日运动。许多僧尼和佛教徒直接参与革命活动,捐献佛塔中的土地、田地、花园和香火,将所有资源集中用于国家的共同事业。

越南佛教僧伽执行委员会常任副主席、越南佛教僧伽乂安省执行委员会主席释清跃大和尚在介绍乂安佛教史一书时说:乂安是一片精神圣地、人才辈出之地,也是越南佛教历史文化长河中最早接纳佛教的地区。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义安佛教始终秉持慈悲、智慧、和谐、善良、参与的精神,陪伴越南佛教和越南人民的历史进程,并为之做出积极贡献。

这是从琼琉、演州、义禄、荣市、门炉镇、黄梅镇等沿海平原地区到西部山区的世世代代居民信仰和践行佛教慈悲、无私、利他和因果理论的深厚渊源,形成了佛教信徒的道德文化和生活行为规范,弘扬了爱国爱族的传统,团结了人心,建设发展义安祖国和越南国家,使之更加美丽、文明。
和谐、团结
响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佛教的热爱和热情,贯彻越南佛教中央委员会关于在乂安省恢复和发展佛教的方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2011年,乂安省越南佛教僧伽协会正式成立。
义安佛教虽然成立较晚,但在省佛教僧伽执委会的管理和指导下,义安佛教得到了稳步、强劲、全面的发展。

通过2011年至2017年、2017年至2022年、2022年至2027年各次代表大会,义安佛教本着和谐团结的精神,取得了重要进展,各级教会和寺庙的管理体制得到完善。
目前,全省有佛教信徒约15万名,有佛塔75座,佛寺1座,其中49座佛塔有住持,分布在14个县、市、镇(演州、荣市、义禄、南丹、安城、琼吕、清章、兴原、门楼、杜良、黄梅、归合、安山、新记),有僧尼109名。
近年来,乂安省佛教僧伽执行委员会着重动员社会力量实施多项修复、整修和新建佛教圣地项目,其中,修建并竣工大顺化圣山雄伟大寺、国家文化和精神地标大慈寺;修复并整修安城水稻种植区古老建筑风格的志灵寺;修复并新建宽敞雄伟的姑岩寺,满足演州平原佛教徒的需求;计划在琼安乡修建蓝山寺,在南丹修建保留传统文化风貌的木结构寺庙下寺;计划扩建并修复位于荣市南门坊昆木河畔的国家级纪念碑芹灵寺(又名素女寺);义石乡(Nghi Loc)的福乐寺在白色沙滩上重新焕发活力,琼龙乡(Quynh Luu)的安泰寺、Ngu 岛的宋五寺历史遗迹也得到了修复和装饰......
.jpg)
乂安佛教执行委员会还定期与地方当局和组织协调,在越南 - 老挝国际公墓、泰国老挝公墓、张本国家纪念碑、花仙洞、瓦赫巴克运河和当地烈士陵园组织和平与感恩祈祷活动......
配合省祖国阵线、省宗教委员会、省国防安全教育委员会、省交通安全委员会开办专题学习班、召开会议,宣传党的政策、国家法律;积极响应和动员佛教徒参加各级政府、祖国阵线和群众组织开展的消除饥饿、扶贫、建设新农村、建设文化新区、打击社会邪恶、参与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预防流行病等爱国竞赛运动;宣传和战斗保卫祖国海洋岛屿神圣主权等。

越南佛教僧伽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化委员会主任、乂安省越南佛教僧伽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释寿乐大和尚表示:执行委员会一贯鼓励僧尼、佛教徒弘扬佛教慈悲救苦的精神和爱国爱民的传统,出色地完成社会保障和人民福利工作。
自2011年第一届全省佛教代表大会以来,各宗教场所、僧尼和佛教徒纷纷捐款捐物,救助水灾灾民,捐助扶贫基金、教育发展基金、孤儿残疾儿童救助基金、橙剂受害者救助基金,修建互助房屋,并支持省内外许多其他基金会……总金额预计近2160亿越南盾。其中,修建了近200座互助房屋、3座桥梁、5所学校、1278口水井、颁发了70多万份奖学金;捐赠了130多万份爱心礼物、280多万碗粥、近110万顿饭、捐献了近1000单位血液……

2024年,北部各省人民因遭受风暴“扎吉”影响而遭受重大损失时,越南佛教义安省僧伽执行委员会举行启动仪式,呼吁僧尼、佛教徒捐款约50亿越南盾。
许多佛塔组织向遭受风雨洪涝灾害的民众直接布施,为全国人民携手共进、在自然灾害和灾难中与人民相伴共担、弘扬佛教慈悲救苦、赈灾救灾的精神贡献力量。
该省佛教界人士和官员也积极参加选举,其中数十人被该省人民选举进入各级人民议会和越南祖国阵线委员会。


省佛教执委会在活动中引导僧尼、佛教徒“去浊化浊,清心寡欲”,弘扬传统价值观,减少不适合现代社会的繁琐仪式,建设“文化景观塔”,为弘扬佛教道德、文化价值和资源作出贡献,正如党的十三大所肯定的:“为国家发展事业弘扬宗教的优良文化道德价值和资源”。
总体来看,全省各地佛教活动基本是纯宗教性的,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佛教徒积极参与感恩活动、新农村建设、家园建设、人道主义慈善和履行公民义务。
许多僧尼在动员群众发展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维护社会治安,正确践行教会提出的“佛教-国家-社会主义”的宗旨,得到地方各级政府的认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政府与佛教组织、政要和官员之间的关系日益开放、信任和密切……

认可义安佛教的成就,总理 荣获荣誉证书1个小组,5名董事会成员越南义安省佛教僧伽管理局;15名个人和6个团体获得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颁发奖状;4个团体和7名个人获得内政部长颁发奖状。。你治理越南义安省佛教僧团一个被省党委常委授予“团结、和谐、虔诚、爱国、走祖国”旗帜,被省人民委员会授予“团结、和谐、虔诚、爱国、走祖国”旗帜图片《乂安佛教》-永远和我的祖国义安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