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白藤战役新遗迹

October 8, 2014 19:12

木桩、人骨、釉陶……在广宁省白藤战场新发现的文物有助于解释1288年陈朝与元蒙古海战的战略、准备过程、规模和发展情况。

去年夏天,多支考古队对白藤遗址(广宁省广安省安江乡)进行了考古发掘和勘探。在这里,考古人员发现了许多与陈朝国王及其臣民在1288年第三次抗击元蒙入侵的海战相关的重要遗迹和文物。

以黎氏莲博士为首的考古研究所代表团在安江河床75公顷的大面积区域进行发掘时,发现了一根圆柱形木桩,直径较大(27-28厘米),高1.2米,底部凿有许多小孔,嵌入褐色淤泥层中,接触河底的沙层。

连博士认为,这根木桩的罕见发现再次印证了此前关于桩场规模以及陈朝军民插桩方式的推断。“对遗物的地层和分布范围进行细致研究,对解读1288年那场战役的策略、准备过程、规模和发展至关重要,”连女士说道。

 Cọc gỗ được tìm thấy ở bãi cọc Yên Giang cho thấy quy mô bãi cọc và cách đóng cọc của quân dân nhà Trần.
安江桩场发现的木桩,反映了桩场的规模和陈朝军民打桩的方式。

由东南亚史前研究中心阮越博士领导的考古发掘小组发现了一段5厘米长的骨骸,一端有锯齿状的断裂痕迹,另一端则有斜切痕迹。经过生物学比对和对断口的研究,考古学家得出结论,这是人类左前臂骨的一部分,靠近肩胛骨的部分。

“没有理由认为这些痕迹与1288年白藤战役中人员伤亡有关,”阮越博士说道。他指出,越南历史上经历过许多场保卫祖国的战争,其中许多战争都涉及数以万计的双方士兵、平民和士兵,例如白藤战役、双秋战役、支棱战役……通常,每次战斗结束后,都会在居民区附近收集武器和尸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遗迹虽然数量稀少,但并非不存在。

在白藤桩遗址的多次发掘中,又发现了五具遗骸。经过研究和放射性碳测年,这些骸骨被认为与1288年的那场战役或多或少有关。

Đoạn xương người có vết chặt mới được khai quật trong khu vực bãi cọc Bạch Đằng. Hiện vật này đã được tạm bàn giao bảo quản cho Bảo tàng Bạch Đằng, trực thuộc Trung tâm Văn hoá Thông tin Thể thao của Thị xã Quảng Yên (Quảng Ninh).
近日,在白藤桩遗址出土了一块带有剁印的人骨。该遗物目前已暂时移交给广宁省广安市文化信息与体育中心下属的白藤博物馆保存。

2014年5月,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安江遗址现场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大量从大罗时期(10世纪)到芒街时期(20世纪)的陶瓷器,但其中大部分属于陈朝时期(13至14世纪)。

在第49次考古成果发布会(9月底举行)上,与会专家认为,这些考古新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更清晰地展现了北方侵略者从海上蜂拥而至时越南人民的海战情况,进一步巩固了1288年陈朝国王及其臣民与第三次元蒙军队进行的海战资料。

据Vnexpress报道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发现白藤战役新遗迹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