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招聘政策的有效性

DNUM_BEZBCZCABE 08:18

(Baonghean) - 自2008年至今,义安省共有439名来自高校的学生(主要为少数民族儿童)被送往各大高校学习。这为少数民族儿童提供了一个学习、获取知识并可能在当地就业的机会。然而,目前的情况是,这些学生中近一半毕业后仍未找到工作。

Thực hành Tin học tại Trường THPT dân tộc nội trú Nghệ An. Ảnh: Đình Nhật
义安民族寄宿高中的信息学实践。图片:Dinh Nhat

2011年毕业于荣市医科大学专科学校的武氏梅(Vy Thi May),毕业三年后,住在祥阳县石键乡马克村的她却一直没有被录用。由于家境困难,梅只能在家务农、拾柴维持生计。虽然她的父亲是2/4残疾军人,属于重点扶持对象,但她的家人已经五次给各级部门写信,要求安排工作,但至今未得到答复。同样情况的还有吕建乡吕通村的苗族妇女武玉武(Vu Y Vu),她被选拔去学医。毕业后,她一直没有工作,白白浪费了几年的学业,只好跟随丈夫来到桂风县。从2008年至今,祥阳县共有71名选拔制学生从职业学校毕业,但就业率很低。仅2014年,Tuong Duong县就有15名本科生毕业,但录取人数只有3人,数量非常少。

这也是该省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六年来,全省439名选拔制学生毕业后,仍有193名学生未按原计划就业,其中117名是大学毕业生。各地给出的理由是没有机构、工作岗位不适合或选拔制学生的学习质量仍然较低。据义安省教育培训厅透露,根据政府第134号法令,我省的选拔程序非常具体,有明确的招生目标和标准。因此,各县负责制定计划、提出目标并预测每个培训代码的就业需求。

然而,当地民众担心,招录前,各区都写好了毕业后的就业预期,但为什么招录出来的学生至今仍未就业?这个问题让很多人对各级政府的管理方式感到不满。因为在招录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学历要求比较高,导致学习时间延长。同时,在基层,创新驱动发展需要足够的人员为群众服务,因此很多岗位根本等不及招录出来的学生回来工作。我们也知道这是一种“资源浪费”,但如果招录的学生学历和能力足够,他们到哪里都能找到工作,这才是国家实施招录制度的开放政策。每位公民都应该明白,政府和省政府每年要为一名选举制学生支付超过2200万越南盾,包括奖学金、学费、购书费……这对人民子弟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学习、提高学历、自立门户、成就一番事业,为祖国和国家做出贡献。那么,反过来想,选举制学生以及受益于这项政策的学生家庭如何促进了国家的投入呢?

针对这一问题,主管部门和学生所在的地方政府正“头疼”于如何解决,但在目前的形势下,学生不应指望或依赖他人。要知道,在其他大多数地区,家庭必须自行承担子女的教育费用。教育培训部专业大学处处长阮孟河就此问题表示:“对于学生来说,地方送他们去学习时,应该有安排工作的计划,但各地区尚未平衡,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的情况……”。然而,省招生委员会成员之一——少数民族委员会认为,招生制度下的学生招生工作必须明确划分到各部门、各部门和各地方的职责。其中,主要责任仍然属于内政部。政府第134号令明确规定,如果所在地区6个月内没有安排工作,学生有权在其他地方联系工作,且无须向国家退还任何学费。这是招生政策非常人性化的开放方向。

省少数民族委员会政策处处长维美山表示,在批准各县招生名额时,教育培训部和内政部必须密切配合,确定公务员和公共雇员的规划需求以及各县的就业结构,以推行更优的招生政策。同时,省招生委员会需要仔细审查每年提出的各县招生名额,从而限制投资资源的浪费,避免加大招生系统中学生的失业压力。事实上,2014年,省招生委员会曾朝这个方向进行过审查,结果是报名需求为91名学生,但委员会只批准了40名学生,最终只有24名学生有资格在招生系统中学习。

经调研得知,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各县年度招生名额登记与当地招工需求不匹配,导致供大于求。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大学生不愿去偏远地区工作,要求在县中心就业的情况。内政部副部长丁春林建议:“县级应先平衡好招生名额和就业安置情况,然后再上报省级,省级再进行审核。在这方面,省级和县级需要更好地协调配合,以促进招生政策的有效性。”

宪章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提升招聘政策的有效性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