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口音播音员:应该还是不应该?
近期,越南电视台启用了多位操着地方口音(例如南部口音、中部口音等)的新播音员,或许是希望丰富其播音的“声音”。然而,观众对此的反应也褒贬不一。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此事呢?
![]() |
2014 年 8 月 6 日,播音员在 VTV 12 点新闻节目中操着顺化口音讲话。 |
最近(2014年8月6日),越南电视台午间新闻节目中,全国观众认识了一位操着顺化口音的女编辑。这立刻引发了网络社区的强烈反响,网友们分成了两派。
许多人支持越南电视台这一新的发展方向,并认为国家电视台应该扩大规模。
赞同意见认为,“这位编辑的声音很动听,发音清晰,语速也很快,很有感染力,很适合主持新闻播报”;“我很喜欢听顺化口音,温柔又可爱。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但我个人认为,选择一位操着中部口音的编辑主持新闻播报很有意义。已经有了南北两地的编辑,现在再增加一位中部地区的编辑,无论来自哪个地区,对所有人都有意义”等等。
然而,反对的意见也很多,而且有些苛刻。
“我听不懂这个编辑的声音,她的声音很重,听起来很累”;“中央电视台不应该本地化,因为已经有地方电视台说地方口音了。对于越南电视台来说,我们需要口音标准、通俗易懂的播音员。我在中午新闻节目中听到那个说顺化口音的播音员说的话,我什么都听不懂”;“编辑必须说标准的、通俗易懂的口音,因为谁能听得懂地方口音?我们是在为成千上万的听众说话,而不是只为少数人说话。如果听众不是和编辑来自同一个家乡,那么就会造成混乱和误解”;“这个编辑说话都这样,还有人夸她发音标准。问号盖住了所有的重音,降调盖住了所有的尖音。那么,标准在哪里呢?”;等等。
我认为,公众的上述反应是正常且必要的。这表明人们对越南人在大众媒体中扮演的角色非常感兴趣。
在关注和聆听这些辩论的过程中,我愿意完全以个人身份,而不是以语言学家的“代表”声音来贡献我的观点(因为实际上这个问题需要仔细研究,甚至需要基于法律文件)。
越南语是越南人民的语言,目前是约9000万人口的国家(越南)的官方语言。
与许多其他语言一样,越南语也分为许多不同的方言区(语言学家一致认为,越南语主要分为三大方言区:北部方言区、中部方言区和南部方言区)。当然,越南语还包含许多不同的子方言区。
方言的区分基于多种标准,但语音差异被认为是最大、最明显的区别。在方言变体中,必须承认河内方言(代表北方方言)最具优势。
河内语准确体现了音段音位系统(用字母a、n、ô等表示),只不区分r、s、tr三个绕口音,例如:ra/gia;song/xong;trau/chau),完整保留了“无、平、尖、问、去、重”六声调系统(即说话时,各个声调都清晰)。河内语的词汇体系也较为完整,与国语较为接近。正因为河内是一座大城市,又是首都,人口构成多元,清晰的交流与融合,使得河内语保留了积极因素,并消除了容易阻碍沟通的因素。
但每个地区的语言都有各自的标准,例如当地方言(荣市、顺化市、西贡市)都兼具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并不能说哪个地区比其他地区更重要(荣市、岘港市、顺化市、西贡市……都是大城市,拥有代表整个地区的语言)。目前,没有任何文件或法律规定河内方言必须成为国家标准(国家机关和媒体机构必须遵循)。只是河内的国家媒体机构经常使用河内方言作为标准,而且由于河内方言融合了许多其他方言元素,因此存在着一种“隐性”的惯例,即以河内方言为标准,从而导致了上述反应。
语言学接受(并鼓励)多元一体。我认为越南电视台引入和播出不同口音的播音员是正常的。目前已经有操南方口音的编辑,现在再增加操顺化(或义安、岘港……)口音的编辑,将丰富越南语的版图。听众有机会接触到新的口音,一开始可能有点难以接受,但最终会习惯的。
还必须指出的是,“强烈反应”主要来自北方观众,但对于中南地区的亿万民众来说,这不仅不奇怪,反而非常有趣,非常自豪。而且,文字的统一规范才是关键。
这些播音员会使用(预先准备好的)通用文本,这意味着不会出现太多不常用或难以理解的本地词汇。至于他们发音过重、失去声调的发音(例如“河静”变成“河静”)、跑调的发音(例如“西贡”变成“沙宫”,“越南”变成“杰南”,“兰拉姆”变成“郎芒”……),这些都是需要尊重的独特之处。正是这些差异造就了方言的有趣“特色”,我们应该加以保护和传承。一种语言不可能被数百万人说得一模一样。
当然,首都河内的方言仍然在向心力驱动下,由全民主导。在发展和融合的趋势下,方言的地域界限正在变得模糊,有时甚至完全消失。这很遗憾。如果有机会,我们应该懂得欣赏和保护方言。因此,越南电视台播音员的口音与河内不同,在我看来,这令人欣慰。
(越南词典学与百科全书研究所副教授、博士范文静)
据chinhphu.vn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