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Baonghean) - 义安省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广阔的渔场、丰富的水产资源、众多的河口和数千公顷的咸水水面,具有发展可持续水产经济的巨大潜力......
我省自然条件优越,海岸线长82公里,有5个沿海区镇,由众多大型入海河口组成,有6个入海口,渔场条件优越,水产资源丰富多样。海产品开发捕捞在全省经济生活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顺应发展势头,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鼓励下,全省渔民大胆投资购置大船、大机,出海远洋远洋捕捞,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渔船运力快速增长,呈现近海渔船减少、远洋渔船增加的趋势。截至目前,全省渔船总数3964艘,其中远洋渔船1380艘。
许多渔船配备了定位仪、鱼探仪、通讯设备等现代化海事设备,作业技术和手段日益先进。为了确保渔船和服务船安全有效地在海上作业,近年来,该省渔业部门注重对渔民进行教育和宣传,为他们配备相当现代化的海事电子设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义安渔民在海上发扬了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传统。
![]() |
黄迈镇琼春区正在捕虾。 (摄影:万海) |
同时,重点发挥沿海、海面、池塘、湖泊等优势,扩大水产养殖面积,引进多种新型水产养殖品种投入生产。许多符合VietGap标准的水产养殖模式,如南美白对虾精养、虎虾半精养、青蟹养殖、罗非鱼养殖、黑鱼养殖等,正在沿海、山区和内陆地区有效推广。2015年,全省水产养殖业产出和养殖水产品种质超过10亿尾。
目前,全省水产养殖面积2.25万公顷,其中淡水鱼养殖面积2万公顷,咸水养殖面积2500公顷(其中虾类精养和半精养面积1750公顷)。2015年水产养殖总产量达14.5万吨,比2006年翻了一番。2011年至2015年,水产养殖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10%至11%。 |
海产品产业的另一个“拉动作用”是,当产量较高时,加工产业也会随之发展,带来相当大的附加值。与许多其他沿海地区一样,义安省的海产品加工发展较早,满足了消费和出口的需求。出口加工厂已投资新建,并配备了日益现代化的设备,促进了该产业向商品生产转型,积极服务于该地区的出口任务。
目前,全省拥有14个集中水产加工区,每年向市场供应近2500万升各类鱼露、15000多吨鱼粉和5000吨各类鱼露。出口加工设施已在规模、设备和生产技术方面进行了投资。因此,2015年出口加工水产产品数量达35000吨,出口额达2500万美元。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渔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迄今为止,该省已对罗拉、昆拉、云拉和库海等渔港、渔码头和避风塘进行了改建和扩建,为产品交换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产品价值,减少了装卸时间。
除了成绩之外,近年来,义安省渔业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限制:渔业在全省GDP结构中的价值不高;许多渔船仍然陈旧;与潜力相比,水产养殖的生产能力、产量和效率仍然较低;水产种质生产能力仍然不足;出口加工原料仍然缺乏;尚未集中建设原料区。
![]() |
鳀鱼季节期间,Cua Lo 镇 Nghi Hai 区(Cua Hoi)的渔民。 (照片:Xuan Nhuong) |
为了有效、安全和可持续地开发和发展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必须加强管理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注重调动、管理和合理使用资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鼓励组织和个人到义安省投资生产和水产养殖,根据农业部门重组项目积极培育重点品种,鼓励按照VietGap标准进行水产养殖;根据政府第67号令建造远洋渔船,逐步实现渔业现代化。
同时,加强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推广应用科技进步特别是生物技术,提高水产养殖、水产品开发和加工的产量和质量;将水产养殖发展与巩固生产关系、改善人民生活、解决社会问题、维护政治安全、牢牢维护国家海洋岛屿主权结合起来。
该省到2020年的目标是将水产养殖业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稳定的商品生产部门,确保全省农林渔业增长目标,为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作出贡献。力争到2020年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15万吨;其中,水产开发产量10万吨;水产养殖产量5万吨;力争到2020年,水产良种生产率100%,虎虾、南美白虾无病率100%。 |
陈友进
(农业与农村发展司副司长)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