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沉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Baonghean)-半个多世纪前,沉香木偶然被发现,当时只有少数几户人家尝试制作。然而,机缘巧合之下,沉香制品却扎根发展,成为一项拥有数百家生产基地的职业。如今,当我们谈论沉香时,我们谈论的就是贵州。
新乐镇2B区武黎海(俗称普海)先生的儿子是归州制香业的“祖师爷”之一。他回忆说:他家是从演州迁居到归州的七户人家之一。1960年左右,他偶然发现了制香的踪迹。当时,他的父亲在生火取暖时,发现了一种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干木。渐渐地,他和一些家庭意识到,那是珍贵的沉香树种,便开始采摘和保存沉香,在春节期间卷成香,送给亲朋好友,以解思乡之苦。如今,归州已有数百家制香厂,每家都有着不同的制香秘诀和配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香树变得越来越稀有和昂贵,因此除了寻找类似的树木来替代它们(沉香根)之外,如今的沉香花还添加了其他成分。除了用肺或竹子和沉香根制成的香(也称为“chu”)外,还有八角、甘蔗渣、小豆蔻、肉桂……
海先生介绍,为了让沉香燃烧完整,并按照精神信仰形成美丽的圆形,从选择香材开始,就必须精挑细选。早在农历二月,竹林里还有燕尾叶的时候,就要买来浸泡;几个月后,取出加工,劈成小块晒干,储存起来,直到盛产季节才能使用。目前,由于原材料日益匮乏,孩子们陆续长大,加上人工成本高昂,他只能小规模种植,每年种植30万到40万棵树用于出售和赠送。
归州省新乐市香业协会主席王廷淑表示:“自2009年被认定为香业村以来,香业每年创造约150亿越南盾的收入,为数千名闲置农业工人提供就业机会,每人每天收入15万至20万越南盾。过去,制香的主要原料——香根在归州的森林中盛产,品质优良。然而,由于过度开采,香根正在枯竭,必须从其他地方购买。平均而言,该市各香业村每年要花费60多亿越南盾购买香根,其中70%是从外县购买的。
何越胜先生的 13 个月大的红木园(新乐镇新香 2 村)。
出于上述原因,新乐市新香二村的胡越胜先生在生产沉香一段时间后,转而研究和收集本地沉香用于繁殖。目前,他的园子里有大约1公顷的沉香树龄从1个月到6个月不等,最大的有13个月了。胜先生说:沉香非常适合归州的土壤,种植大约2年就可以收获,树龄越大越值钱。平均产量约为16吨/公顷。每公斤干沉香的价格为4.7万越南盾(鲜沉香每公斤1.6万越南盾),沉香的潜力和经济价值非常大。胜先生希望国家能及时支持,建立沉香原料区,确保该地区手工艺村的生产原材料。
为了推动沉香产业发展,特别是打造原产地保护品牌,在成立镇沉香生产协会后,新乐沉香合作社主席、镇上一家大型沉香生产企业的老板杜功夏先生主动动员农户,向知识产权局办理了“归州沉香”产品商标的注册手续。他表示:“虽然有数百家生产企业,但由于产品包装上印有生产企业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产品生产已初步形成良性竞争。任何生产质量好的企业都能生存下来,不会出现库存;相反,如果产品质量差,就会被顾客退货,生存将非常困难。”然而,由于资金有限,且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较小,推广产品品牌、拓展市场仍然困难重重。目前,沉香除了在国内市场销售外,只在河静和河内部分地区销售……
整个归州县共有5个乡镇的7个制香村,其中仅新乐镇就有3个制香村,2个村以制香为业,共有98户家庭;平均每年向市场供应数百万支香。为了降低成本和价格,目前一些大型制香企业已经投资引进现代化机械设备,用于研磨和混合香粉、切割香纸,以及丰富产品款式……
新乐制香协会王廷淑先生表示,为了使制香工艺村可持续发展,除了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和发展品牌之外,贵州制香行业的长远解决方案之一是积极主动地采取“投入”的举措,规划和发展稳定的原料产地,特别是香根和其他辅助原料产地。只有这样,贵州制香才能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优势,创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
阮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