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未受到应有重视

September 21, 2014 17:05

(Baonghean) - 义安省有 6 个少数民族(泰族、侗族、清族、蒙族、科姆族、乌都族),居住在 11 个山区县和城镇,因此风俗习惯以及民间游戏和传统体育相当丰富多样。

Thi bắn nỏ tại Lễ hội hang Bua năm 2014.
2014 年 Bua Cave 节的弓弩射击比赛。

保护工作……

除了参加西部地区的节日活动外,自1992年起,山区县每年都会举办民族文化体育节,除了文化活动外,还有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比赛。体育部每两年举办一次山区民族体育节,上述特色体育项目占比赛项目的大部分。每四年,所有山区县(包括太和镇)的县体育节都会将射弩和推棍列入比赛项目。特别是推棍,虽然起源于少数民族运动,但平原县也将推棍列入体育节的比赛项目。

2014年5月举行的第七届乂安省体育会上,少数民族项目有2个:射弩和推竿。在全国比赛中,从2005年至今,乂安省少数民族运动员已五次参加省少数民族体育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总成绩在第三至第七位。乂安省代表团在这些比赛中成绩斐然,其中射弩项目尤为突出,运动员卢文坚于2005年获得银牌,梁氏缘于2013年获得银牌。此外,运动员卢文坚在2006年第五届全国体育会上获得射弩金牌,运动员阮氏翠在2008年全国推竿锦标赛上获得推竿银牌。

近年来,山区学校注重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引入校园。在贵州省,该县教育培训厅厅长武氏禄老师表示:“自2010年以来,教育厅指导本县中小学将拔河、跳麻袋、推棍等民族体育项目引入校园,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许多学生由于在学校熟悉推棍运动,积极参与这项运动,并参加学校和县里举办的各类节庆活动和健康博览会等比赛。”弓弩射击自2012年起被列入省级扶东体育节比赛项目,因此山区各县的中学和高中也注重将这项运动纳入体育课,特别是昆强县、奇山县、桂丰县……在最近举行的第七届省体育节上,昆强县弓弩射击队虽然有许多中学生运动员,如:河氏常、罗氏常、朗氏玄耀……但出人意料地超过了拥有头号“将军”罗文建和罗氏定、罗氏庄等著名射手的祥阳队,以5/8枚金牌的成绩夺得总排名第一。

…以及更多担忧

然而,义安省少数民族体育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首先是政策方面的困难。义丹县文化体育中心主任梁伯远说:“2007年8月22日,省人民委员会颁发了第3245/QD-UBND号决议,批准了2006-2020年西部地区-义安省发展山地体育运动、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项目。除了提出在山区更新设施、体育机构、建立群众性体育活动形式等措施外,为了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体育,该项目明确提出:“对于泰族:重点发展推棍、射弩、掷锥、踩高跷和打猎等运动;对于苗族:射弩、爬山和格斗;土族、克木族等民族:推棍、射弩、扔毽子、踩高跷、爬山……但该项目对于该省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数量、优势项目和所属地区缺乏完整的统计,导致对这些体育项目缺乏准确的发展定位。

事实上,目前在我们省,举办少数民族体育赛事在动员社区支持资源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参赛运动员主要从节庆活动中选拔,很少进行系统性训练。基层运动员在设施、训练和指导方面的投入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仍处于自发状态。撑竿运动员阮氏翠(琼琉)坦言:“虽然琼琉是撑竿运动最强的地区,但我们从未接受过这项运动的正式训练。参加区、省或全国比赛时,我们只练习几天,几乎凭直觉和经验进行练习和比赛。”

此外,近年来,少数民族体育项目逐渐被排除在全国体育代表大会的比赛项目之外。如果说2006年第五届全国体育代表大会上,乂安代表团还能参加推棍和射弩两项比赛的话,那么第六届全国体育代表大会上就只剩下推棍了,而2014年12月在南定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体育代表大会上,推棍项目则被取消了。此外,文化体育旅游部副部长罗忠清表示:“除了推棍、拔河、射弩、踩高跷等已合法化并纳入年度比赛的项目外,在乂安省的山区,还有许多其他运动项目,例如托罗、搏击、荡秋千……这些深受民众喜爱,但由于缺乏具体的规则,组织比赛非常困难。”

为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认为对于已列入竞赛项目的项目,体育部门应采取措施,动员社会力量举办更多比赛,在各县(市)成立射弩、推棍俱乐部;山区应进一步提高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未列入竞赛项目的项目,应研究相关法律,为举办赛事提供依据;加强村(村)设施建设,加大基层体育干部专业培训力度,特别是对优秀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员、民族体育器材制作工匠给予倾斜,进一步发挥他们在社区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方面的作用。

明权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未受到应有重视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