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鸟生物安全发展
在安江,国家农业推广中心刚刚组织了农业推广论坛@农业,主题为“发展生物安全家禽养殖(ATSH)”。
出席活动的有国家畜牧中心领导、畜牧部、第七区域兽医局代表、联合国粮农组织驻越南代表、各研究所、大学代表、安江省领导、省农业部门以及来自九龙江三角洲地区10个省市的300名农民。
养鸭是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传统产业。鸭子及其产品与当地人民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是重要的收入来源,有助于消除饥饿和减少贫困。
据越南畜牧业部统计,2012年,全国水禽数量达8471万只,占家禽产量的27%。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水禽数量占全国最高,约占40%,为国内消费和出口提供了大量的肉类和蛋类产品。2012年,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产蛋量达8.52亿枚,2013年前六个月产蛋量达384,096,679枚。
尽管该地区的家禽数量在2013年初有所下降,但鸭子数量却相当稳定,这证明养鸭的利润和产品产量都很高。目前,湄公河三角洲地区13个省市中约有6个省市的鸭子总数呈增长趋势。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鸭子数量年均增长率约为12.4%,从2006年的2100万只增至2012年的6750多万只。
ATSH 水禽养殖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蓬勃发展
九龙江三角洲国家农业研究中心南部常设局副局长阮文北博士表示,家禽养殖,特别是鸭养殖,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职业,也是大多数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养鸭利用自然条件(池塘、湖泊、田地、水渠等),投资成本低;尤其是散养,散养鸭可以利用大量的落叶水稻。另一方面,田间养鸭也利用天然食物,消灭蜗牛和害虫。
由于不同地区稻米种植周期不同,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散养鸭几乎全年都有,尤其是在稻米收获季节。然而,管理松散的散养鸭存在着将病原体传播到环境中的风险。
自2008年8月以来,禽流感疫情在一些地区零星出现。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大量水禽中检测到了H5N1病毒。鸭子能够携带大量高致病性H5N1病毒,但不会表现出任何疾病症状。
因此,发展ATSH鸭养殖是当前形势下的必然要求。自2007年至今,国家畜牧中心与湄公河三角洲各省市畜牧中心、畜牧研究所已在湄公河三角洲10个省份组织实施了多个ATSH鸭养殖模式。
论坛上,养殖户就ATSH水禽养殖发展模式、疾病防治方法、超级肉蛋品种、产品消费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提问。
因为当前农产品产量问题比较突出,包括禽类,产出物价格不断下降,但饲料“连年高”,给养殖户带来很多困难,卖了也不愿意再进货……
国家水产养殖中心梅青峰先生表示:“要确保水禽养殖业安全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提高养殖户的意识。因此,必须加强培训、技术指导,落实安全养殖措施,全面接种疫苗,并通过企业将养殖与消费对接。”
严格按照政府总理第1405/QD-TT号决定和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第60号、第92号通报精神,规范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家禽孵化和水禽养殖条件,对散养鸭进行管理。
冯先生表示,安江省是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家禽养殖规模最大的省份之一,拥有众多ATSH鸭养殖模式,这些模式效率高,减少了环境污染,不会传播影响人类生活的禽流感病原体。过去9年来,安江省从未发生过禽流感疫情,这对湄公河三角洲其他省份来说是宝贵的经验。
据NNVN-LC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