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差别减法

April 9, 2015 15:38

(Baonghean)——还记得,在2014年总结医疗诊疗工作的线上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阮氏金进明确表示,杜绝患者共用病床是行业七大紧迫任务之一。“一声号召,众志成城”,会上,卫生部13家医院的领导立即签署了不让患者共用病床的承诺。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不久之后,许多医院也纷纷承诺,不让患者在不同层级共用病床……

这种快速而有力的应对措施让很多人感到振奋和感动,因为这体现了整个卫生领域突破多年来最艰难、最低迷阶段的高度决心。以此势头,必将为医疗诊疗带来新的转折。然而,也有人担心,这种缺乏周密准备的快速而广泛的应对措施会显得矫揉造作,缺乏实质内容。这种担忧并非毫无根据。

因为,如果我们想要消除病人挤床的情况,尤其是在中心医院,就必须通过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质量来减少外地病人的数量。或者,我们必须扩大或新建更多床位。这两种选择都需要准备时间,不可能立即完成。如果我们想立即兑现这一非常艰难的承诺,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快诊疗流程,缩短治疗和康复时间,提高病人周转密度。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加强病人的转诊,将他们转至门诊治疗,以减少床位空间。

Tranh minh họa - Internet
插图 - 互联网

经过几个月的实施,这份关怀已通过具体行动转化为现实。一位孩子在儿童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女士抱怨道:“以前我住院的时候,孩子发烧或有任何异常症状,我可以立即打电话给医生,但现在我只能待在门诊,如果出现问题,我还得花时间带孩子去医院。真是太麻烦了!”她接着说,这肯定是因为医院承诺不会出现共用床位的情况,所以他们正在想办法尽快让病人出院。所以,像我孩子这样的病人的权利被缩减了,医院从中受益。

在中央热带病医院,为了快速兑现“不共用病床”的承诺,他们创造性地在医院走廊里增加了床位。尽管走廊非常宽敞整洁,但夏天有风扇,冬天有暖气,为患者提供服务。此外,患者们在询问时都表示感觉很舒服,躺在外面比躺在里面凉快。但坦白地说,他们仍然觉得承诺的落实有些不稳固、不稳定,难以持续。在中央级医院,很多病例手术刚结束,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医生就签了转院令,要求转院到下级医院继续治疗。这让患者们感到难过,也担心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人们认为,医院“推”他们出去是为了给其他人腾出空间,避免共用床位,而不一定是因为他们的病情已经稳定。与此同时,医院仍然没有像“独立审计”这样的部门来核实和确认出院时间是否比平时提前。但正如一位医生透露的那样:“同意解决共用床位的问题,是防止超负荷的一项突破。”

然而,我们目前是否有足够的潜在计划和准备来减少伤亡,以应对这一突破?或者说,我们是否真的拥有足够专业的评估流程,能够在不危及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决定入院和出院?要解决超负荷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逐步转型,将服务与医疗服务分离,建立一个包括人力资源、物力、管理能力在内的、能够满足需求的体系。这不是说说而已就能做到的。人们这样做似乎是为了信守承诺,而不是为了患者。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家庭,有一个4个月大的孙子,因为早产,经常患呼吸系统疾病,不得不三次去国家儿童医院呼吸科就诊。每次医生都只治好了孩子七八成,就“打道回府”了。就这样,病情反复。这家人要求留下来彻底治疗,但医生不同意,因为如果继续留院治疗,就没有床位了,而且绝对不允许共用床位。当然,这个悲伤的故事并不常见,但它至今仍令人心痛,挥之不去。古人有言“欲速则不达”,任何事做得太快,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仅如此,这些“急功近利”的举动还会带来更多后果,而这些后果,恰恰会让医疗行业原本希望从中获益的患者承受损失。

不要让结束同床共枕成为减少住院人数的机械手段。不要把“不再同床共枕”当成一项成就,然后把它变成一个麻木不仁的减法,只要兑现承诺,什么都不顾?!

佛山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无差别减法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