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西部“短命”经济模式的背后

光伏集团 DNUM_BFZBCZCABI 07:00

(Baonghean.vn)—— 义安省西部地区正在构建改善民生的经济模式。然而,现实表明,目前取得的成果与潜力和优势并不相称,许多模式难以为继,甚至“胎死腹中”。

第一部分:“短暂”的经济模式

尽管义安省西部拥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但许多村庄仍然处境艰难,收入低,民生难以真正改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实施的经济模式不够有效。

“象头鼠尾”模型

2018年底,桂峰县Tri Le乡Yen Son村正值百香果的旺季,但村里数十公顷的“百香果树”却在长满杂草的果园里,出现了变黄、发育不良的迹象。Ha Thi Tam女士(生于1952年)说,她家在2016年种植了200棵百香果树。然而,2017年,这些树感染了病害,园子里近三分之二的百香果树死亡。现在只剩下70棵,但产量很低,每年只有2公担(约2公担),所以她家正计划砍掉这些树,种植其他树种。

安山村村长魏文光表示,这是全村的普遍情况。过去,全村有近70户人家种植百香果,而现在只剩下20户左右,这20户的种植面积也减少了一半左右。纳宁村、D1村、Xan村、Bo村等曾经的百香果“重镇”也面临同样的境况。近期统计数据显示,Tri Le村的百香果种植面积已从2017年的212公顷大幅下降至2018年9月的153公顷。而桂风县的1500公顷种植规划在经过5年的审批后,目前种植面积仅为201公顷(比2017年减少了82公顷)。

桂峰县农村发展部部长阮伯贤先生在解释百香果种植面积下降的原因时表示,导致百香果种植面积迅速减少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百香果种植难度较大,容易感染致病病毒,但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喷洒药物后进行药效测试,结果表明药物只能起到抑制作用,而无法完全清除植物病原体。

其次,人们不敢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只进行适度投资,或者敷衍了事,导致作物减产。在“商人”方面,Nafoods 百香果股份公司的负责人表示,由于多种原因,几乎 100% 的种植者不遵守公司推荐的生产流程,导致其他病害园地的病害交叉感染到新栽种的幼苗。此外,过去,桂峰县的百香果种植区主要来自该县的政策项目,人们并没有投入资金进行种植和发展。因此,管理、照料和保护自身资产的意识和责任感并没有得到提升。

义安省西部被确定为该省的重点经济区,与沿海平原和城镇相连。整个地区有11个县和镇,自然面积为13,709平方公里。2(占全省自然面积的83.15%),总人口113.1万余人(占全省人口的36.93%),由7个民族(泰族、侗族、高穆族、蒙族、丹莱族、乌都族、京族)共同生活,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发展社区旅游、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潜力。

义安省西部也是发展林业经济、生态旅游、矿业、水泥和水电潜力巨大的地区;该省有林地面积1,685,061公顷,天然林789,787公顷,人工林601,845公顷,长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2,000公顷。其中,布玛国家公园是越南第六个生物圈保护区,有2,500多种植物、130种珍稀动物、295种鸟类、54种两栖爬行动物、83种鱼类和39种蝙蝠。这里河流众多,发源于坡度陡峭的长山山脉,非常有利于发展水路运输、水电工业和生态旅游。

与上述地区茶叶和百香果种植的失败和逐渐衰落相反,Tuong Duong县Mai Son乡,通过有条不紊的步骤,认真评估潜力、优势和挑战,并认真实施,取得了相反的效果。就在大约5年前,Tuong Duong县Nhon Mai乡人民生活的当前变化似乎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与过去贫困、落后和饥饿的处境不同,在Nhon Mai,开始出现许多经济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发展百香果的模式。Tham Tham和Huoi Co村的Mong族人民从这种植物中获得了高额收入,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他们的孩子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仁梅乡人民委员会主席梁春协先生分享道:“仁梅乡从一个‘四无’乡(无路、无电、无市场、无信号,光伏),到现在‘三无’,只缺市场,但随着交通的发展,贸易也方便多了。全赖找准了投资目标,百香果从政府、民众、企业全程参与,从第一步做起,直到百姓的产品消费完毕。”

茶树也是西部地区发展成为民生种植模式的主要作物之一。然而,许多地方的茶树种植面积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2014年,清山乡(Thanh Chuong)实施了民生种植模式,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320公顷。2014年种植了70.4公顷;2015年种植了27.67公顷;2016年种植了4.45公顷。然而,从2017年至今,茶树种植没有进一步发展,种植面积不仅“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衰退的迹象。事实上,金行村和大山村的许多家庭已经拔掉茶树,或者与金合欢树和木薯树间作,因此茶树一直没有生长。

对此,不少专家和管理者认为,人们存在依赖性思维,认为模式的实施是为项目而不是为自己工作,导致项目取消支持资金后,模式的维持难以有效。有时,人们与企业签订了产品消费保障合同,但因不遵守规定而违约。另一个原因是,试点模式主要为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以及耕作和养护技术方面的支持,因此实现的经济效益远高于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但大规模推广后,许多农户仍然保持着传统生产方式的习惯,而新模式对生产流程要求严格,产量和质量不如传统耕作方式,农民参与意愿不强。

根据第05/2011/ND-CP政府将民族政策划分为13个政策组,并由17个部门和11个行业部门指导实施。目前,全国共有152份文件明确了96项正在实施的民族政策。其中,义安省仍在实施的民族政策包括:70项中央政策、12项省级政策(截至2018年6月30日)并直接涉及14个指导实施的部门、分局和领域。

难以复制

除了“象头鼠尾”模式外,一些模式虽然给民众带来了初步收入,但却无法按原计划复制。例如,在边境地区启山县美里、芒隆、北里三个乡开展的百香果种植模式。为了推广这一模式,启山县人民委员会支持了14户农户参与,种植面积为0.8公顷。经过一个收获季,产量颇丰,每公顷总收入约为3200万越南盾。然而,启山县人民委员会一位官员表示:“通过对地形条件、土壤条件等诸多因素的调查评估,这种百香果种植模式很难按计划复制,无法打造成为商品产区。因此,该县人民委员会决定不再复制,只停止种植,供国内消费。”

或者像Tuong Duong县Tam Quang乡的扶持牲畜品种,特别是信德杂交牛的模式。据30a计划下获得信德杂交牛扶持的农户之一,Tam Quang乡Son Ha村的Lu Van Bien先生介绍,2015年,他家在额外借款450多万越南盾后,得到了一头信德杂交牛,但不知何故,他越养,牛就越矮小,最后只好卖掉吃肉,换钱买羊来养。这是当地许多贫困农户在获得信德杂交牛后面临的现实。

三光乡农业主管官员解释道,信德杂交牛非常适合经济条件较好、有棚舍和饲料条件的家庭,因为现实中当地养牛量大的家庭,仍然使用信德杂交牛进行发展。而贫困户,既没有条件建棚舍,又不能保持散养习惯,更没有条件种植奶草,所以牛见到什么就吃什么,发育越来越差。此外,信德杂交牛虽然体型大,但抵抗力弱,如果饲养不当,很容易患病。因此,信德杂交牛养殖模式在西区基本无法复制,只适合一些有较大投入、有系统投入条件的家庭。

张先生明州- 农业与农村发展厅科技管理司司长表示,过去8年,全省已建立5369个农业推广示范点。但最终成功示范点仅3700多个(占69%)。建设这些示范点的总成本估计约为5603.75亿越南盾。其余31%的示范点并未取得预期效果,甚至“夭折”,导致近1740亿越南盾的投资和民众在培育和栽培方面投入的大量精力白白浪费,人力、物力、时间和潜力都受到了极大的浪费。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义安省西部“短命”经济模式的背后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