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电影《永远》!

September 25, 2014 15:49

(Baonghean)——夏天是电影季,所以每次上社交媒体,我都会看到朋友们讨论电影的事。浏览完Facebook后,我发现目前最火的两部电影都是越南电影:《丑闻2》和《与历史共存》。可惜的是,人们的兴趣点完全不同。

《丑闻2》是维克多·武导演的作品。维克多·武的电影属于商业片类型,接近欧美电影,娱乐性强,特效出色,艺术价值高……没人太在意,因为它是一部商业片!至于《与历史共存》,毋庸置疑,它属于传统电影类型。更具体地说,它讲述了奠边府大捷,歌颂了武元甲将军。主题古老,剥削方式却显得新颖,通过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用电影胶片、照片和想象来重现历史记忆。

故事大概还是老套:《丑闻2》上映首日就斩获720场,票房收入达100亿越南盾,打破了越南票房纪录。而《与历史共存》却一张票都卖不出去。一部如此宏大的历史电影,投资210亿越南盾,却最终无人问津。原因何在?

首先,在传播层面,显然广告从来都不是国有电影厂的强项。或许是因为补贴机制,他们不像民营电影厂那样面临靠电影维持生计的压力。试问,两部电影,一部是热门话题——名人的世界——演员阵容强大,预告片精彩刺激,电影开拍前就大肆宣传;另一部是国有电影厂出品的,历史题材的电影,充斥着早已饱和的“横幅标语”,预告片、海报和制作阶段都相当沉寂,观众会选择哪一部呢?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回答。

其次,国有电影公司制作的电影在投资和制作方面较差。我这里指的不是成本,210亿越南盾可不是小数目!这里的投资指的是人才、精力,尤其是艺术家的热情。为什么关于战争和历史的电影能够取得巨大成功?是因为当时没有技术和技巧方面的条件,所以他们只能专注于表演和内容。而这些才是创造真实性的关键,而不是用什么样的烟雾弹或烟火来营造宏大的场面,或者用什么样的摄影机来让电影更美。不要说私营电影公司比国有电影公司好,因为他们有钱,他们更擅长用钱。他们花的是自己的钱,他们设定的要求当然很高,因为没有人会替他们承担利润或损失。他们的主要动机不一定是艺术,而是收入,但最终,正是这种非常个人化的动机才维系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我认为,国有电影厂制作的教育片夭折的原因,在于其制作和艺术思维的滞后。一部电影卖不出去​​,人们就喊“国家命令拍的”。那么,当一个艺术家只知道把钱当成合同,对自己的作品不负责任时,他的胸怀和视野又在哪里呢?其次,战争和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饱和。我们必须确定,同一个主题,在一个时期,公众的视角和兴趣集中在一个点上,而在另一个时期,公众的视角和兴趣又会有所不同。我们的国家没有处于战争状态,所以电影人不断地重复“志愿服务”、“必胜决心”、“万岁”……这些东西太老套、太乏味了。现在的公众喜欢爱情、悲剧,甚至赤裸裸的事物,这些在每个时代都存在过?如果我们懂得利用这一点,完全有可能将历史与这些看似平凡的价值观融合在一起,使它们不再平凡,而是真实、美好,触动人心。

总而言之,那个永恒的问题依然存在:谁为共同的父亲哭泣?公众和媒体将会在一段时间内陷入骚动。电影人仍然会平静地排队等候,就像过去拿着米书和肉票一样。国家仍然在花钱,电影仍然在制作,观众仍然在寻找私人电影公司的电影。至于历史电影和传统电影?“万岁!”

海朝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历史电影《永远》!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