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电影首次进入2023年奥斯卡奖前15名

康阿图阿 January 13, 2023 16:00

(Baonghean.vn)——2022年12月底,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公布了2023年奥斯卡金像奖入围名单。由西河河谷导演哈勒迪姆执导的纪录片《雾中的孩子》标志着越南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这是我们第一次有一部电影被列入年度“最佳纪录片”提名的前 15 部电影之列。

泰族女孩的纪录片之旅

导演哈乐迪姆(Ha Le Diem)于1991年出生于北干省一个岱族农民家庭。迪姆的童年和当地许多孩子一样。课余时间,她会跟着朋友们捉螃蟹、蜗牛、放牧水牛、放牧牛群。迪姆的祖父是一位教师,她很幸运能有他陪伴她度过童年时光,教会她最初的字母,以及如何解答孩子人生中遇到的第一批练习和问题。

那时,Diem的祖父母家里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每当他们有空的时候,附近的孩子们就会过来观看有趣的节目。Diem对一档体验式电视节目非常感兴趣,这档节目是由一对俄罗斯夫妇主持的,他们环游世界,向世界介绍世界。小时候,Diem注意到电视上介绍这对夫妇的职业是记者。那是Diem第一次听到这个头衔,她告诉自己,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记者。

导演哈勒迪姆拍摄了纪录片《雾中的孩子》。图片来源:粉丝专页“雾中的孩子”

胡黎琰上高中时,山区互联网尚未普及。在翻阅了打印出来的大学名单和录取分数线后,胡黎琰最终选择了河内社会人文大学的新闻专业,这成了必然的选择。当时胡黎琰居住的地区很少有人在河内上大学,她只能自己研究,自己做决定,没有人可以指点,也没有人可以倾诉。回想起来,胡黎琰说,那或许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种孤独。

当她被梦想的专业录取时,这位岱依族学生带着羞涩和茫然的心态来到河内入学。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哈黎艳逐渐适应了城市生活。偶然的机会,同宿舍的一位朋友建议她去TPD电影人才支持与发展中心学习纪录片制作。当时的黎艳不懂纪录片是什么,也不觉得有必要学习,因为大学里学到的知识足以让她成为一名记者,实现自己的梦想。但当她得知这是TPD的最后一门免费课程时,黎艳决定报名参加。幸运的是,她在众多申请者中被选中。正是这门课程让她接触到了纪录片制作的最初知识,并开始实践拍摄纪录片。

出生在山区、在山区长大的哈黎艳对少数民族妇女和女孩们非常熟悉。她觉得这些人理解她们,并希望陪伴她们。作为一名纪录片导演,哈黎艳比记者拥有更多时间陪伴她们,更深入地了解她们的生活。这正是哈黎艳在拍摄PTD毕业影片《Con di truong hoc》时所体会到的。影片讲述了一位感染艾滋病毒的瑶族妇女每天骑自行车十多公里去学校接她五岁的儿子的故事。影片中真实感人的场景包括一位赤脚母亲在寒冬里抱着孩子穿过一条小溪,双脚已经发紫,但她仍然不辞辛劳地送孩子上学。哈黎艳的这部处女作于2013年荣获“银风筝奖”(当年没有金风筝奖)。

《雾中的孩子》的故事

2016年,经济、社会与环境研究所(iSEE)启动了“触摸,触摸,触摸”项目,鼓励艺术家运用艺术材料,与少数民族社区共同讲述越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故事。Diem听说了这个项目,便报名参加了,她渴望讲述少数民族儿童的故事。之后,她被安排前往沙巴,住在电影《雾中的孩子》中扮演父亲的马阿福先生家。

纪录片《雾中的孩子》的海报。

来到沙巴,Diem对Di格外感兴趣——一个12岁的苗族女孩,她机灵、个性鲜明、讨人喜欢。通过Di,Diem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Diem意识到,对于像Di和Di这样的高地少数民族儿童来说,唯一的机会就是通过学校和教育去探索世界。然而,Di和沙巴的苗族儿童却被困在传统习俗和现代价值观之间。因此,成长的过程,以及在两种价值观之间寻找出路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孤独、悲伤和困惑,这并非易事。正是这种动力,Diem一直跟随Di,在沙巴生活拍摄了近三年的电影,从Di还是个12岁的小女孩,直到她成长为一名年轻的女性。这段电影制作过程让Diem在多次做出“极具导演风格”的选择时,感受到了自身的成熟,例如将影片从50多个小时的时长剪辑到最终版本的近2个小时。

作为导演,电影就像孩子一样。因此,看到电影受到观众和专家的认可,Diem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她的“孩子”可以走得更远,体验世界的各个角落。然而,她表示,她所做的一切并非为了这部电影能获得某个奖项的提名。事实上,当她获得2021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时,Diem非常惊讶,更没想到这部电影会获得奥斯卡提名,因为它汇集了所有优秀的影片。与其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奖项的角逐中,Diem更希望专注于与角色本身的体验过程。更具体地说,她认为电影导演与木匠并无太大区别,当一部作品完成后,木匠就该专注于新的作品了。未来,Diem仍在筹备下一部纪录片的制作。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越南电影首次进入2023年奥斯卡奖前15名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