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琉光:行政程序处理需透明化
(Baonghean.vn)——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琉光要求各部委、各行业和地方审查旧程序,取消不适当和无效的行政程序,并以透明和有效的方式发布新程序。
10月16日上午,政府总理工作小组与各部委、地方各级部门举行第二次视频会议。中央委员、政府副总理、工作小组组长陈琉光同志主持会议。

积极的变化
近年来,行政程序的实施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发生了许多积极变化,最初与数字化转型相关,朝着个人和企业只需提供一次信息的方向发展,服务质量和个人和企业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相应地,许多有关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工作的机制、政策、规定也不断得到修改、补充和完善。许多部门、地方组织开展对干部、公务员和公职人员的宣传、培训和指导,在各部门、地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工作中实施五项创新内容。

行政手续办理记录和结果电子化成为工作重点。据各部委和地方反映,100%的机关和单位有意升级完善行政手续办理信息系统;76个部委、机关和地方中,42个(占55.3%)已在行政手续办理信息系统上建立电子数据管理仓库;11956个一站式办事机构中,9200个已开展行政手续办理记录和结果电子化工作,占76.9%(其中,地方一站式办事机构836个,部级一站式办事机构836个,直属机构)。
实施06项目,15个部委、行业和63个地方已完成国家人口数据库与行政手续信息系统的连接和数据共享,为行政手续的办理提供服务,提供公共服务,如:认证、身份识别、废除户口簿、暂住证等。
2023年前9个月,共接收、处理、查询和验证信息12亿件,同步公民信息5.36亿件,节省了办理核实手续、复印记录、身份证件等费用。共收到6430万份电子身份证申请,激活4200多万个账户,24个地方已完成电子身份证账户发放工作,为使用VNeID账户办理行政手续创造了条件。

在线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电子公共服务在国家机关间互联互通、共享共赢的基础上得到大力推广。国家公共服务门户网站已对接整合了150个机关单位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整合并提供近4500项在线公共服务,为近1000万个账户提供身份认证和一次性登录服务,信息和服务访问量达28亿次,日均在线记录10.6万条,在线支付5万笔。
许多部委、分支机构和地方的“一站式服务”部门加大投入,不断升级改造,积极创新模式,提升服务质量。许多地方积极推行多项措施和举措,以提高办事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减少群众等候时间。

会上,各部门、各地方代表交流分享了创新行政程序改革的经验做法、面临的困难障碍,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创新行政程序改革的对策。
建议政府审查和修改专门法律文件中有关行政程序的规定,增加更多适合从传统的直接接收和处理行政程序、文件的方式向在线、数字化、使用数据的方式转变的规定;统一专门数据库;升级和完善信息技术系统、服务设备,一些部委、部门和地方的数字化程度仍然有限且不及时;在线公共服务的使用率仍然很低……

义安省始终将行政程序改革作为行政改革工作的重点和持续任务,并取得了许多积极进展。各部门各层级致力于清理、精简和简化至少20%涉及投资、生产经营活动和人民生活的行政程序规定。省、县、乡三级行政程序文件及时、按时办理率高达97.61%(省级97.07%、县级96.97%、乡级98.8%)。
2023年前9个月,共收到并及时妥善处理行政法规反映和建议87件;成立跨部门工作队,根据需要对行政审批事项接待和办理情况,特别是办理缓慢的涉人、涉企、涉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突击检查,及时解决、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行政程序创新,迈向透明化
政府副总理陈琉光在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各部门、各地方在行政程序实施和向人民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实施创新解决方案仍然存在不足和局限性。
即监管体系没有及时补充完善,不够法制化;各部委、各部门之间没有同步衔接;各部委、各部门、各地方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好;行政审批程序不够透明;企业和民众的参与度仍然有限。
在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时,陈琉光副总理强调,各级、各领域要把行政程序执行创新作为各机关、单位、地方的一项重要任务,发挥领导干部在执行中的责任作用。

政府副总理陈琉光要求各部委、行业和地方认真梳理旧有程序,取消不合理、无效的行政程序,以透明、有效的方式发布新程序。同时,加强各部委、行业和地方之间的协调配合,同步实施互联互通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各部委、各行业、各地方要主动向工作组汇报执行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要注重行政执法人员的能力、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同时,要加强对执法工作的检查监督。”——陈汝光副总理强调。
此外,各部门、地方要推动落实06号项目,认真听取群众和企业的意见,及时作出调整。
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琉光表示,政府将发布指示,继续推进各项措施,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为民众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明确各部委、行业和地方的具体任务和审批时长。同时,自2023年起,行政审批改革成果也将纳入各部委、行业和地方的年度总结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