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防治

July 14, 2014 15:06

肝胰腺坏死病常导致虾从放养到45日龄期间大量死亡。为了控制该病的发生,养殖户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措施。

与其他物种一起释放

对于大面积养殖,黑虎虾应采用改良的粗放养殖方式,密度为7-10只/平方米。养殖时,需要添加罗非鱼、鲻鱼和螃蟹(每2-3平方米添加1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唐纳德·莱特纳教授指出,与其他品种虾一起养殖比单一养殖具有更高的疾病安全性。这些品种会消灭有害物种以维护自然平衡,这意味着致病细菌会被破坏,虾不会食用这些细菌,因此它们不易患病。

池塘准备和水处理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主要原因,在适宜的条件下发病速度很快。因此,每茬养虾后,土池必须疏浚底泥,并用石灰消毒。如果疏浚后池底仍有大量黑泥,可将干净的沙子泵入池中(15厘米以上),目的是防止淤泥层产生有毒气体(H2S),并稳定水温。对于有篷布覆盖的池塘,每茬养虾后,需用泵清洗,用氯(40 - 50 ppm)喷洒在篷布表面,晾干2 - 3天后再供水。池塘堤岸应盖上网,防止螃蟹、蛤蜊进入。每茬养虾后,需疏浚池塘的给排水沟,并进行消毒。

为了杀死所有病原体和携带疾病的宿主,将水送入沉淀池,用氯(10 - 15 ppm)处理,并连续曝气3天以蒸发所有氯,然后通过厚滤袋送入池塘。另一方面,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系统为池塘提供清洁的水并限制氯残留。将水引入池塘后,需要检查环境因素,例如盐度、pH值、碱度、有毒气体等;之后,将虾苗(P12或更大)放生,并进行隔离,以确保其无病。

其他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肝胰腺坏死在低盐度(10‰以下)下很少发生,因此放养时必须维持水体盐度在15~20‰;然后加入新鲜水,逐渐将盐度降至10‰以下。由于引起肝胰腺坏死的细菌喜欢在塘底环境中生长,因此在建塘时,需要在池塘中部设计收集废物的低洼区域(占面积的1~2%),并定期进行虹吸(5~7天/次),保持塘底清洁。

唐纳德·莱特纳教授介绍,池塘水经过处理后,副溶血性弧菌的恢复速度远快于有益菌,因此,在放养10天后,需要使用生物制品及时补充有益菌,以恢复菌群多样性,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预防集约化养殖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有效措施是:在棚舍内设计一个网箱,面积为100 - 500平方米,在底部和岸边周围铺上防水布,在底部安装曝气系统,保持水质清洁,水深1 - 1.2米。将对虾以高密度(400 - 500只/平方米)放入网箱中,控制环境因素,并每天虹吸排泄物。对虾生活在网箱中,环境始终适宜,不受外界天气影响,因此很少发病。一个月后,将对虾转移到正常的大池塘中。

同时,为了控制这种疾病的发生,利用生物絮团技术来丰富虾塘生物种群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利用该技术维持水体碳氮比在1/12-15之间并不容易,而且在不断增长的细菌种群中,区分有益菌和有害菌也十分困难。

据Thuysanvietnam报道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防治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