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族放风筝的习俗

August 14, 2009 09:55

每年占历十一月初七,宁顺省的“养因”族都会身着传统民族服饰,聚集在村口的一片大田野上——那里刚刚搭起了一个方形的小帐篷——举行放风筝仪式。人们把这个仪式称为“放风筝日”(Papăn kalang Po Yang In),祈求子孙后代健康、幸福、五谷丰登。

风筝的设计根据雌雄风筝的性别而定。雄风筝呈菱形,有两个象征男性生殖器的圆形囊袋。风筝身长1.5米,翅膀长0.6米,宽1.4米,由竹子制成,并用藤条绑扎。翅膀正面包着红纸,背面贴着一张纸条,上面记录着后裔举行仪式的日期以及卡达尔先生用占婆文书写的普阳神简史。雄风筝上连接着一个双层笛子和三根约5米长的大棕榈叶制成的尾巴。风筝线是用彩色线(森林藤蔓)编织成的绳索,长50-100米,卷在H形木框中。雌风筝只有雄风筝的三分之一大小,没有囊袋,也没有写有普阳神故事的纸张,只有一个单层笛子。


卡达尔先生献上供品,包括香蕉、鸡蛋、槟榔、葡萄酒、羊肉或糯米饭……并邀请白羊座来见证子孙的诚意。这份供品象征着子孙后代一年生意兴隆。


在弥漫着铜炉香火的空气中,帕若夫人从剧场里拿出风筝,松开了线。风筝上系着笛子,所以当它飞得很高并遇到强风时,就会发出哨声。村民们相信,风筝飞得越优雅,笛声就越清脆,表明神灵的回应就越强烈。在地面上,卡达演奏着坎希,唱着一首关于杨因族(Po Patao Yang In)和查伊·塔图恩(Chay Tathun)的歌……杨因族的后代从早到晚放风筝,然后收集风筝,撕掉纸,剪开框架,以便明年取出,再贴上纸继续放飞。


在占族人的信仰中,风筝是连接生者与亡者的桥梁,它向祖先们汇报子孙的生意兴隆、身体健康,同时也祈求祖先们对来年的祝福。风筝不仅具有民族文化价值,更能唤起一种至今仍被占族人保留的祥和氛围。


清雅街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占族放风筝的习俗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