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讲述在抗美战场上工作的故事
“战地记者”展览通过越南记者的镜头,让观众重温抗美战争的英雄岁月。
长期以来,人们仅通过拉里·伯罗斯、唐·麦卡林、格里菲思、肖维尔或卡隆等西方战地记者的照片了解越南战争,因此,国际友人对越南战地记者的摄影资料知之甚少。
为了让公众从国内记者、摄影师的视角真实地了解民族伟大抗战的景象,4月14日晚,在法国文化中心L'Espace举办了“战地记者”摄影展,展出了段公静、朱志清、梅南、华剑四位战地摄影记者的40幅精选作品。
正是他们参与了抗美援朝的报道,在枪林弹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用真实的历史照片记录了民族抗战的英勇岁月。
越南战场的功绩和记忆至今仍留存在在那里战斗和工作的士兵和记者的记忆中。
胡伯伯的士兵们试图在湍急的河道中开辟一条道路,以便后勤部队运送粮食和武器。图片:段公静 |
摄影师段功静25岁时成为《人民军报》的战地记者。他视自己为一名士兵。但他的主要武器不是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而是一架相机,他的使命是记录士兵的英勇和战友的奋斗。正是在战争最激烈的1970年至1972年广治和承天两线,他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摄影师段功静说:“如果说军人把枪当老婆,把子弹当孩子,那我也把相机当老婆。”当时,他手握两台相机,怀揣着青春的热情,记录下了摄影记者生涯中一个个难忘的瞬间。
他冒着战火硝烟,为了拍摄而险些丧命,甚至四次被炸弹掩埋。战争如此残酷,但艺术家段公静的镜头中,不仅有激战的场景,还有士兵们的浪漫瞬间。这些照片里,是胜利的笑容,是士兵们在知道自己是在为正义而战、保卫祖国时所展现的乐观精神。
1972 年,NSNA 的 Doan Cong Tinh 在长山山脉拍摄的“士兵们休息一下读信” |
与许多战地记者一样,记者兼摄影师朱志清(前越通社摄影记者)青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战场上报道战事。他的作品聚焦于展现越南人民在抗美战争中顽强拼搏、必胜决心和英雄意志的主题。
他分享道:“在激烈的抗美救国战争中,我依然看到了每一位战士在战后乐观喜悦的精神。相比西方记者的照片,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角来看待越南战争。照片很朴素,却展现了独立战争胜利者的姿态:沉稳、勇敢、非凡。”
记者兼摄影师 Chu Chi Thanh |
记者兼摄影师麦南分享了他在战时的工作:“那时候,我们面临很多困难。相机不是最先进的,通常是苏联或德国援助的。每个人只配备一台相机。胶卷非常稀缺。因此,拍摄时我们必须仔细思考,计算每一个瞬间,只有在满意时才按下快门,不像现在的数码相机。此外,胶卷冲洗、照片打印和放大都是记者自己完成的。”
1967 年拍摄的河静省国家海岸防卫民兵梅南部队 |
作家梅南创作的作品《女民兵阮氏贤是清化省含龙县安武民兵小队长。她经历了800次轰炸,1966年被B52轰炸机四次活埋》。 |
战争期间,他跟随青年部队,像真正的士兵一样生活和战斗。对于摄影师麦南来说,正是抗战中的士兵和年轻人鼓励他,并为他创造了创作的条件。他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勇敢和随时准备牺牲的精神。
战争年代,生死攸关,谁愿意去死呢?但当我亲眼目睹那些年轻人、民兵、士兵们的英勇时,我不再惧怕任何事。工作必须有这样的精神。因此,在枪林弹雨中,我们依然坚守岗位,依然记录下最美好的画面,带回用于宣传。
“战地记者”展览将在法国文化中心持续展出至5月10日。
展览中的其他一些照片:
坦克被地雷炸毁,士兵继续追击敌人(老挝南部9号公路,1971年)——段公静 |
1972 年,男女民兵帮助北越士兵将火炮拉往海阳战场 - Mai Nam |
中江-焦灵公社的炮兵民兵包围了盘踞在昆田市的南越军队。兰女士(照片右侧)是该小组的组长。她于1972年在战争中牺牲。——图片:段公静 |
1987年11月16日,广平省广宁县德宁公社民兵陈文翁击落一架F4H飞机 - Chu Chi Thanh |
1966 年海防岛山民兵 - Mai Nam |
作者华剑 (Hua Kiem) 笔下的越南人民军胡志明小道上的女无线电操作员。 |
1975年4月30日西贡解放,人民热烈欢迎胜利者 - 摄影:华剑 |
在河内火炉监狱的院子里,美国囚犯和飞行员在打排球。图片来源:Doan Cong Tinh |
1973年广治省东河市解放后,修复电力线路,确保正常生活和日常活动 - 摄影:Chu Chi Thanh |
据VOV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