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记者,分享一分钟……
新闻业——旅行和写作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对于女记者来说,艰辛和困难更是成倍增加……
去写吧

我从事新闻工作已经18年了。其中近6年担任编辑秘书,其余时间则以记者的身份旅行和写作。起初,我还是单身,当时新闻竞争的压力也不大,新闻工作对我来说真是“风光无限”。我去过很多地方,了解了很多事情,经历了很多人生百态,并将它们生动地表达在我的文章中。看过的亲朋好友都说“做记者真好”。
然而,幸福只是“冰山一角”,文章和旅程的背后,是艰辛,是并非人人皆知的汗水和泪水汇聚而成的“地下部分”。那是一位女性的“长途跋涉”,穿越数百公里蜿蜒的道路、险峻的山口、深邃的群山,到达偏远的村庄,那里手机信号仍然很弱,甚至没有电。那是把摩托车留在主干道上,换上军用凉鞋,在严寒的冬天,汗水浸透衣服,双腿软弱无力,耳朵里像要漏气一样,徒步数十公里进入C5地区——那里是人们的生产和畜牧区。

咳嗽又或者是,遥远的村庄,漆黑一片,荒无人烟的公路上,只听得见白千层林间虫鸣,突然车胎爆了,刹车失灵了,车灯也烧坏了……一时之间,他失控了,捂脸哭泣。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找到了解决办法。又或者是,坐在基层干部的车后面,上坡下坡,他紧紧地扶着车侧,眼睛都不敢睁开,因为路窄,路滑,就在万丈深渊旁边,只要一不小心,人和车就都可能坠入那万丈深渊……
当你有家庭,还要养育年幼的孩子时,做记者的工作很不容易。几天的出差,你得提前一周安排。首先,你得联系双方,请他们帮忙接送孩子;你得去市场买蔬菜、鱼和肉,清洗干净,放进冰箱,还要清楚地记下这道菜是哪天做的……

最难熬的时候,莫过于出版提纲定了,选题框定了,孩子却生病了,不得不把他留给奶奶去基地。出发前一晚,我会坐下来,一丝不苟地记录每一件小事,孩子吃什么,什么时候上药,什么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背着背包上车,心里不禁紧张不安!又或者漫长的日子,抱着孩子在医院,白天抽空去查资料,晚上孩子睡着了,拿着电脑到走廊上打字。炎热、蚊虫叮咬,还有孩子的哭声打断……
男记者难一世,女记者难十世。毫不夸张地说,有妻子或母亲当记者的家庭仍然要承受一定的不利。因为记者的时间不按办公时间计算,只要有工作或活动,记者迟早都要到场工作。每逢节假日,尤其是节假日和春节,家人团聚,计划外出游玩的时候,记者们就更加忙碌了。很多时候,她们不得不放弃约会,陪孩子们去玩球池,陪丈夫看电影,坐在咖啡馆和朋友聊天,或者干脆去市场为全家人做一顿热腾腾的饭。

办公室一位同事曾说,从事新闻工作的女性应该忘掉“擅长公共事务、擅长家务”的头衔,那只是工会的“鼓励和安慰”!但如果你是一名记者,而且是一名优秀的记者,那么家务活就只是给“党”做的。因为工作性质不允许她们“履行”母亲、贤妻良母、贤儿媳的职责。拥有近30年从业经验、被分配到时事政治版块的她表示,“自己大约会出席三分之一的国内外活动,剩下的就‘委托’给丈夫了”。
认可带来的动力
尽管艰辛坎坷,但我旅行和写作越多,就越热爱我的工作。因为每写一篇文章,都能得到同事的认可,理解偏远地区人民的艰辛,鼓励辛勤耕耘的农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来,我的写作经历也日臻成熟,无论是职业经历还是人生阅历……都让我始终保持“头脑清晰,笔锋犀利”。

尤其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发生职业事故,甚至自怨自艾。有时我会感到沮丧,但这背后是编辑部、编辑秘书、部门主管以及所有同事的集体——他们就像家人一样,理解我、鼓励我、友善我、分享我。更重要的是,我的理想是用笔在社区里传播好人、好事、人道行为的榜样,复制好的模式、创造性的做事方式;鼓励员工们努力奋斗……让每个人心中的职业火焰永远燃烧。
这些奖项,无论是省级新闻奖、部级新闻奖、行业新闻奖,还是国家级新闻奖,都是对记者辛勤付出、新闻工作以及记者职业尊严的认可。这激励着、鞭策着、鼓舞着我和我的同事们,克服职业道路上的一切挑战和困难,始终保持“信念和爱心”……

而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我带未来丈夫回家见报社的那天,当时的副总编辑何颜阿姨对“男方家人”说:“当兵娶记者,当兵需要妻子这个坚强的后盾,而当记者则需要丈夫、婆家以及双方家人的同情、分享和理解。”……幸运的是,直到现在,我依然拥有那个坚强的后盾,让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事业中。
对于女记者来说,有时“眼泪必须藏在心里”,必须真正地奉献于这份职业,才能克服一切障碍,赋予文字生命,履行对机构、对社会的责任,完成这份职业的使命。新闻工作,尤其是对女性来说,是艰苦卓绝的,但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仍然会选择继续从事这份职业。因为它充满激情。

“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我每天都在努力提升自己,时刻训练自己拥有“一支锋利的笔,一颗纯净的心,一颗明亮的头脑”,无愧于新闻职业和新闻工作者的光荣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