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u Son:高效饲养芒街猪
(冯宪光)-利用135/CP项目“极度困难地区人民生产发展支持子项目”的资金,2012年6月,新祺县农业局向富山乡少数民族发放了芒街品种猪,共计48头。截至目前,大多数获得养猪户的农户都提高了养猪效率……
为确保种猪分配到位,项目实施前,各村需召开会议,投票选出符合条件的接收户。各村确定接收户后,县里组织开展母猪饲养技术培训,并为每户配备一头15-20公斤的芒街种猪。在将种猪分发给饲养户之前,兽医站工作人员会进行猪常见疾病的免疫接种,包括炭疽病、霍乱、口蹄疫等。此外,在饲养过程中,还会指导各户搭建猪舍、如何识别发情猪、如何配种、如何在母猪早期、怀孕期、产仔期和育肥期进行照料和饲养、如何照顾仔猪以及如何预防猪的常见疾病。
![]() |
公社官员和 Mon Son 村长参观了 Vi Thi Tu 女士家的猪。 |
蒙山村是富山乡目前最困难的村子,67%的农户贫困。自从135/CP项目引进母猪以来,这里的农户养猪经济效益显著。村长魏文德带我们参观了猪群,然后说:“去年六月,县里引进了9头芒街母猪和2头信德杂交小牛。在接收这些种猪之前,村里开会投票决定了接收这些种猪的农户。经过一年多的饲养,这些母猪100%都产下了1-2窝。”
在罗文仁先生家的养猪场,我们看到养猪场虽然不宽敞通风,但可以看出他们家对养猪的了解。一个隔间关着母猪,另一个隔间用来放出小猪。仁先生得意洋洋地夸耀着:“多亏了国家的支持,家里才有母猪养。”以前,家里经常从低地买来种猪,刚买回来的时候长得很漂亮,但越养越丑,长得慢,还经常生病死去。这头母猪是他们家一年多前领养的,本来应该生两窝,但因为第一窝被宠坏了,第一窝只生了11头小猪。这是他们家第一次养母猪,养起来很轻松,母猪生下猪崽后,母猪和小猪都很健康。他们家打算留下4头小猪,自己养着吃,剩下的卖给邻居。以前,从低地购买猪品种,有疾病,质量差,气候和饲养条件不适合,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因为猪而损失了几十万越南盾。
经考察评估,蒙山村接收芒街种猪的农户大多已产仔1至2窝,每窝至少6头。村长魏文德高兴地说:“自从接收种猪并接受种猪养殖技术培训以来,大家接触到了种猪养殖的新技术,积极在当地培育无病仔猪,确保了当地仔猪的稳定供应,为群众养猪增收创造了条件。”目前,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养猪场,每户只养1至3头猪。村民们视牲畜为家中的宝贵财富,对它们爱护有加。
虽然养猪的人主要利用菜园里现成的蔬菜,并混合米糠……猪长得慢,但肉质鲜美。此外,蒙山村的居民也积极饲养水牛和奶牛,尤其是四分之三的居民饲养山羊。这里的人们采用笼养山羊的方式,他们不建大型笼子,而是只建几平方米的笼子,足够容纳2到4只山羊。每天,人们都会到森林里砍伐天然树枝,挂起来供山羊食用。山羊价格不菲,很容易出售,因此养羊是许多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富山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海东先生表示:“国家提供母猪供群众饲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改进畜牧养殖技术、提高畜牧养殖经济效益的愿望,特别是母猪养殖。在养殖过程中,公社指派各村委会配合村委会定期检查猪群情况,确保大多数农户养猪意识得到有效提升。这些母猪将为实现养猪自给自足做出重要贡献,为该地区畜牧业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文章及照片:Nguyen Ho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