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的大豆恢复
(Baonghean)——由南丹县人民委员会与省农业推广中心合作实施的“恢复南丹大豆品种”项目,培育出了高产优质的优质原种。这为扩大美味本地大豆种植面积、提高经济价值创造了机会。
![]() |
2014 年春季作物商业大豆模型在 Xuan Hoa 公社(南丹)的验收。 |
南丹县拥有超过2200公顷的沙壤土,这种土地是由拉姆河冲积而成的轻壤土,富含冲积物,非常适合种植豆类作物。尤其是当地居民,长期以来一直种植着一种以美味营养而闻名的大豆,并由此发展出酱油制作业,成为南丹地区引以为豪的品牌。
南丹大豆籽粒小而紧实,香味浓郁。但长期以来,这种豆类品种逐渐退化,产量不高。豆类植株经常受到根腐病、卷叶虫和蛀果虫的侵害。一些植株转而无限繁殖,导致产量低下,每亩仅能产30公斤左右。因此,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许多当地居民虽然不愿放弃这种豆类品种,但不得不转而种植新的杂交大豆品种,如DT12、DT84等。这些品种籽粒大,产量高,每亩可产80公斤,但营养成分低,不香也不甜。因此,就连该县的酱油村也不购买杂交豆。因为据传统酱油酿造户反映,用杂交豆种酿造的酱油往往味道偏酸,不甜不香,而且价格便宜,每升仅需1.5-1.7万越南盾,很难销售,而用本地豆种酿造的酱油每升则要7-8万越南盾。
春化乡3村的阮氏燕女士家过去常种植新品种的豆子,单产通常可达70-80公斤/亩,但很难出售,经常拿到市场上再卖回来,尽管价格很低。自从南丹大豆恢复项目实施以来,她家获得了新品种,种植了130平方米,后来又扩大了种植面积。颜女士分享道:“种植传统品种的大豆,管理比较简单,成本也比较低,因为只需要施几公斤氮肥,少施钾肥,防治卷叶螟虫,结果期注意防治臭虫就行了。2014年春茬,她家豆子产量达到每亩65公斤,售价8万越南盾/公斤,扣除成本约100万越南盾后,85天净利润300万越南盾/亩。豆制品都是回家收购,不拿到市场上卖……”。很多家庭也对恢复选育的传统品种的豆子品种感到兴奋,豆制品也很好卖。
春化乡农业推广官员泰春雄补充道:“大豆适宜种植在高地、沙质土壤或轻沙质土壤上,是一种相当耐旱的作物。近10年来,由于老品种退化、新品种质量下降以及无法与其他作物竞争,大豆逐渐从春化的田地中消失……然而,自2014年春季作物开始,在县里和其他部门的支持下,1、2、3、4村恢复了传统大豆种植,其中1、2村由于土地条件优越,已被规划为集中种植区。全乡共有4.1公顷大豆田,经过精心照料,大豆长势良好,证明它们非常适合这里的土壤。”尽管遭遇干旱,但大部分地区单产仍达60-65公斤/公顷,而较干旱地区平均单产为30-40公斤/公顷。新品种大豆售价仅为1.6万越南盾/公斤,而该恢复品种大豆售价高达7万-8万越南盾/公斤,且一收获就被抢购一空。
在南丹县实施恢复地方大豆品种项目之前,人们还在南新、春林、庆山、雄仙等乡零星种植大豆。大豆产品一直受到该县大豆生产商和消费者的追捧。该县农业推广站站长胡公贵先生说:南丹县正在打造南丹大豆品牌,恢复优质地方大豆品种非常重要。在省政府的允许和支持下,项目第一期从2009年至2012年,该县与省农业推广中心配合,恢复和生产超级原种,供人们生产原种;项目第二期从2012年至2015年,将在保留超级原种的同时,生产原种、认证种子和成品种子。
此后,南丹县于2012年种植了2公顷超原种,2013年春种植了20公顷认证种,2014年春全县共有40公顷商业种。同时,用该项目的大豆产品测试了300升酱油,结果非常令人鼓舞,生产的酱油品质有保证,味道鲜美,甜度适中。因此,南丹县从2013年春开始在7个公社种植传统大豆,到2014年春及以后,又在另外3个公社扩大了种植面积,总面积达到约100公顷。 “目前,潘佩珠酱油村每天消耗约9吨豆子。如果能扩大原料种植面积,就足以满足全村的需求。”奎先生分享道。
南丹大豆恢复项目的初步成功加强了农民与传统大豆工艺村之间的联系。这对于促进工艺村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朝着创造本地原材料、增加田间收入的方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此外,南丹计划打造传统大豆品牌,以扩大消费市场,并在国内外推广产品。
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