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跳绳

March 27, 2014 15:58

(Baonghean)-今年我家有好几个孙子孙女都在考大学。看到网上说要修改五大分数线,我赶紧跟全家宣布。奶奶急切地问:“什么方案?”我这才认真地读了一遍,一口气读到满头大汗,又读了第二遍。两个,但仍然……什么都不懂。全家人像孩子一样坐在一起,等着妈妈把菜卖完……

全家人分析、剖析了这篇文章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简单来说,人们不会给出一个固定的最低分数线,而是会根据不同的门槛分数把考生分成不同的组。比如,分数最高的组,高于某个门槛分数,占考生总数的25%;分数第二高的组,高于一个略低的门槛分数,占考生总数的50%;以此类推,再高一组,占75%、80%等等。大学只能招收分数最高和分数第二高的组的学生,学院的招生名额会略低一些,以此类推。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但如果让我详细解释每个选项,分析一下这两个选项的区别、优缺点,我就懵了!太复杂了!按组计算门槛分数,按考试区块计算门槛分数,还有组别和考试区块相结合的,这些区别我该怎么理解呢?这听起来很容易理解,但把考生按地区分组,就把全国范围的竞争缩小到地区竞争,这有点“跑调”。听起来还行,但看到“如果考试成绩合适,就可以从一个地区转到另一个地区”这句话,我就不明白了,因为“合适”在这里具体是指基于什么标准,我没看到有人说出来?最后一个选项好像最受欢迎,因为大家都懂,就是正式录取组和预备录取组,也就是一种等待录取的“候补名单”。

文章很短,但读起来却让我头疼,全是百分比、数字,复杂得像一篇概率论论文。说实话,我理解这五个选项是什么吗?我能选择吗?当然……不能。当然,只有教育部那些极其精明的教育规划人员才能理解上述计算方法,但对家长和学生来说,“教育部放哪儿,人家就坐哪儿”。让我担忧的是,距离高考只剩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但关于制度、方法和录取标准的讨论却迟迟没有结果。学生们该如何调整方向,决定自己的选择和意愿,又该如何专心学习呢?此外,假设各部委、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和各学校现在就取代最低分数线的方案达成一致(可能还没到!),那么在2014年招生季,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人员和必要因素来实施这项方案呢?

突然想起上学时的跳绳游戏。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开始玩的时候,我们都会争吵“绳子太紧了”、“绳子太紧了”……一吵就是5分钟,还要调整绳子。现在开始玩吧!咦,规则呢?为什么一级那么高?要两腿分开站?总之,我们大声争论规则,又吵了5分钟,再加上上下课的时间,大概2分钟,加起来,15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我们12分钟都没玩,真是无聊透顶!现在看看我12年级的侄子们,他们就像我小时候一样,摸索着跳高绳,卡在低绳上,听着这边说不规则,那边说不规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但很遗憾,这里不是小学生的游乐场,更不是轻松的课间休息,而是武术学校,各位议员们!如果要辩论,请早点辩论,别让孩子和家长们在考试前一直坐着等到腿酸,好吗?

海朝

(来自巴黎的电子邮件)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选项...跳绳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