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凤凰——阮惠的文化愿景——光中
光忠王庙位于雍归山上。纵观越南历史,乂安省最大的河流——兰江左岸曾两次被选为全国的首都。第一次是公元722年,梅黑德在南丹县拉南建造了万安城。第二次是公元1788年,阮惠在荣市的芳黄山和奇兰山脚下建造了芳黄忠都。
![]() |
Dung Quyet 山上的光中国王庙 |
历史上,黄忠路是越南古代的都城,体现了越南布政使阮惠光的文化远见。
阮惠在戊申年(1788年)9月3日送交罗山富寿阮入的诏书中写道:“回想上次回程,路过黄山时,桂宫曾打开地图,看到安长乡珠禄县地势开阔,气候晴朗,可以选为建都之地。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建都之地。”
位于周禄县安长乡的建都良田是位于雍贵山与奇兰山之间的土地,现位于荣市忠都坊第3小区。
阮归山有四支:龙头、凤翼、猫、龟背,因此被称为四神兽之地。阮归山地理位置优越,是横贯越南的公路要冲,是还州山川的首府,也是重要的军事要地。从这里,人们可以通过陆路或水路,南来北往,上山下海,进退自如。红灵山、阮归山、林河、昆木河是坚固的天然防御壁垒。
阮归山与林江交相辉映,昆木河构成了一幅迷人的风景画卷,饱含着历史的沧桑,富有史诗般的气势,洋溢着乂安的韵味。林江是乂安省最大、最美丽的河流,发源于长山山脉,险峻险峻,全长超过600公里。它蜿蜒流经阮归山脚下,最终汇入会门,最终汇入浩瀚的大海。阮归山与林江的交汇与和谐,造就了这片充满才华的圣地。
以上是地元素。在阮惠光忠的文化视野中,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人元素。在为消灭国内外敌人而战的整个活动过程中,阮惠光忠始终高度重视乂安人民。
回顾历史,陈朝时期,当国家面临元蒙马队入侵的威胁时,陈仁宗国王仍然信任乂安军队,有句诗说:“吾辈虽穷,犹能得其所,还田多,必能得其所”。
1424年,蓝山起义处境艰难,无法开展时,黎利提出一个大问题:“我们该到哪里去治理国家?”阮稷将军建议:“宜安地大物博,险要之地,人口众多……现在我们先攻打茶兰,占领宜安立足,然后凭借那里的人力物力攻打同都,然后才可以算平定天下之事。”这些都是宜安人民鲜活的历史教训。
乂安是西山兄弟的故乡。1653年至1657年,阮主军队攻占了乂安南部的7个县。撤退时,他们俘虏了一批乂安人,其中包括来自乂安省雄原县泰寮村的胡思映,他们被俘虏到平定省邦州。阮惠是胡思映的第五代传人。阮惠的父亲胡披福将自己的姓氏从胡改为阮,自称阮披福。
迫于现实,乂安人民痛恨北方的黎郑氏家族和南方的阮主氏家族,因为两大家族引发了长达200年的残酷战争,乂安人民亲身承受了诸多苦难和屈辱。对于西山王朝,特别是阮惠光中王朝,乂安人民全心全意拥护。阮惠光中于戊申年(1788年)9月3日下诏,任命乂安都督阮文丹和罗山富图、阮入在雍贵山脚下修建黄忠宫。正在紧急修建过程中,乂安遭遇了旱灾,粮食歉收。光中下诏:“大事暂缓,但五行府事不能耽搁,必须尽快完工”。
仅仅一年多之后,庚辰年十月五日(1789年10月21日),光中在给罗山富寿阮献的诏书中,再次肯定了兴建黄忠宫、将都城从富春迁到义安的计划:“我三次到北城,先生您同意共商天下大事。古人云:‘一言可以立业’,先生您一定有这个本事,您不是那种只顾自己亲近之人……”
我现在驻扎在义安省,与先生您相近。从现在起,你们应该互相帮助,共同治理国家。” 随后,光中任命陈光耀将军为义安省省长,接替阮文单,加快推进黄忠府的建设。
黄忠都城外城墙为红土砌筑,呈四边形,周长约2820米,墙高3-4米,占地面积22公顷,外围有护城河,宽约30米,深2.50-3米。
内城为红土砖砌成,周长1680米,高2米,内城内有三层龙楼,前有红土台阶,后有两条回廊,与光中国王朝见的太和宫相连。
尽管光中尚未将首都从富春迁至方黄忠都,但他曾多次在此驻足。从北河(1789年基酉年十月)返回后,光中回到方黄忠都休息。1791年5月,光中率军从这里进军义安上游,剿灭叛军。1792年1月,光中从义安上游返回时也曾在此驻足。
光中国王正大展宏图,巩固发展国家,却突然病倒。醒来后,光中国王立即召集乂安都督陈光耀到富春,商议迁都乂安事宜。事未成,光中国王病情已危殆。仁慈元年(1792年)7月29日(1792年9月16日),光中国王驾崩。迁都计划从富春迁至黄忠府,未能如愿。然而,在阮惠光国王的文化远见卓识下,黄忠府最终建成,成为我们民族的奇迹!
陈明绍 -荣市红邦街 6B 巷 6 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