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礼物:哪些是讨人喜欢的,哪些是无辜的?
在严禁向上级赠送春节礼物的同时,应该鼓励向下级赠送礼物,这才是春节礼物真正的人性化体现。
给领导送春节礼物的故事并不新鲜,但却年年热议。因为在甜蜜感情的幌子下,给老板送春节礼物的故事,随着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无限发展,也越来越被扭曲。
今年,总理阮春福继续要求领导人不要收受新年祝福、礼物或红包。在地方,领导和领导层对此似乎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在谷歌上搜索,河内、清化、河静等一系列城市也已下令禁止在春节期间向领导送礼。
事实上,禁止向领导拜年的规定并非今年新出台。七年前,秘书处就于2012年12月21日颁布了关于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第21-CT/TW号指示。第21-CT/TW号指示也明确规定:“严禁以任何形式向上级赠送春节礼物;不得将资金、资金和公共资产违反规定用于春节活动。”
虽然党和国家的规定很完善,而且由来已久,但似乎“王法弱于乡俗”,不给老板送礼物的说法似乎很难付诸实践,尤其是在省、区和乡一级。2018年春节即将过去,但这些天来到政府机关,不难看到许多提前准备好的春节礼物篮和礼物袋,用来拜年和给老板送礼。
这里谁是老大?简单来说,老大首先包括签署文件的人。如果文件要落实,官员和老大必须带头,以身作则,拒绝接受春节礼物。如果他们签了一套文件,却又做另一套,谁会相信他们呢?正如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阮富仲所说:“那些‘官员’说一套,做一套,挥霍无度,浪费人民的税金……会损害党的声誉和人民的信任。”
![]() |
每年春节送礼的故事都很热门。图片说明 |
送春节礼物时的逆向思维
去年我在区级地方工作时,从12月20日左右开始,各机关、各地方都会蜂拥而至,给领导拜年,这是新年必不可少的仪式。有时,一群人来拜年,另一群人会碰面,彼此避开,在某个地方停下来聊天,等到轮到自己时再进去。
办公室结束后,每个人都会去给老板拜年。如果在办公室拜不了,就回家……每个来拜年的人都很快,很快地离开,因为他们知道还有人在等着。说实话,谁也不想在办公室或老板家里看到任何人。这种偷偷摸摸、匆匆忙忙地给老板送新年礼物的场景,真是令人作呕又丑陋。
这种做法令人反感且不堪入目,不仅因为它破坏了送礼者的尊严和日常风度——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同时也是下属单位的领导或副领导——而且还会造成一种反差:职位越高,来拜谒祝贺的代表团就越多。至于下属、公务员和普通员工,却无人前来拜谒。
虽然我们知道送礼体现的是个人感情,但送礼的钱从何而来?也可能是送礼人的钱。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利用机关单位的公款,去拜谒上司,送礼,以巩固和拉近个人关系。谁能利用公款呢?他们不也是掌权者吗?就像一个循环,国家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掌权者的口袋。
我们经常谈论社会上职位和权力的买卖。在这里,上级领导在节假日和春节等节日期间比下属享受更多福利、奖金和礼物的形象,也是造成这种吸引力的典型例子之一。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只当公务员或普通工人,只领一份薪水。
送礼是越南春节期间文化习俗的缩影。然而,在市场机制的影响下,在难以掌控的权力环境下,这种传统的美好正逐渐被扭曲,并被利用于一己私利。
同样是在2018年的最后几天,总理签署发布了《公共服务文化建设方案》,其中要求:“对上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和公职人员……不得出于不纯动机阿谀奉承、谄媚奉承”。然而,在上述赠送春节礼物的故事中,要界定感情与“不纯动机”之间的界限似乎非常困难,而且很容易被利用。
或许,除了严禁向上级赠送春节礼物外,我们更应该鼓励向下属赠送礼物,以此作为对直接执行任务人员贡献的鼓励和认可。只有这样“逆向思维”,才能消除只有领导才能享受福利和礼物的心态。与其人人都“仰视”和“仰望”领导,不如“俯视”下属。
这是赠送春节礼物的真正人性化本质,同时,这也是促进发展和提高公共机构乃至整个社会效率的动力。